虽然说娃娃鱼比恐龙生命力还强,但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娃娃鱼的免疫也会有所发生变化。在一个就是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自然界野生的娃娃鱼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工养殖追求的是高效高产。 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娃娃鱼疾病治疗方法有什么?
娃娃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三病”死亡率可达40%~90%,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娃娃鱼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危害症状
1、水霉病主要症状:观察病鲵可见其头部、躯干部、四肢、尾部有水霉寄生。早期只见寄生部位边缘不明显的小白点,随后逐渐见到长出的棉絮状菌丝,感染部位肌肉溃烂,严重的出血。四肢感染时会出现菌丝布满整个部位,刮除菌丝后,可见四肢上有许多肉瘤状圆点,并出血,触之病鲵有剧烈痛感。开始感染时急噪不安地全池游动,有的在池中整个身体翻转,最后导致全身感染病菌,引起并发症。病鲵无力地在池中游动,体质消瘦,行动迟钝,投喂饵料时不动不摄食,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2、肠炎病主要症状:病鲵起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严重的不摄食。病鲵发病中期激动不安,在池中乱撞池壁,最后无力地伏于池底,活动减少。观察其粪便不成形,入水不久后即散开,而正常的娃娃鱼粪便入水后半小时后仍呈圆棒状。人工投喂时,娃娃鱼有吐食现象,即使吞下,不久又吐出。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光泽。观察其泄殖孔呈红色,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水流出,腹部膨胀。解剖病死鲵,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出现糜烂。
3、烂尾病主要症状:娃娃鱼感染烂尾病主要表现为尾部病初充血,随后发炎糜烂,分泌白色黏液,并有臭味。最后尾部肌肉腐烂,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将难以治愈。
娃娃鱼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原因
1、水霉病病因: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搬动、运输或其它机械损伤时,致使娃娃鱼表皮损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此外,娃娃鱼在越冬期,机体活动明显减少,从水中带来的一些杂物如藻类等很容易沉积在机体上,容易引发水霉菌在上面繁殖,进而侵入娃娃鱼机体。在用药物对娃娃鱼池消毒时,由于药物浓度配制过高,娃娃鱼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如脱皮、体表分泌白色黏液。如高锰酸钾具有腐蚀作用,浓度过高,会造成娃娃鱼体表皮肤的损伤而感染水霉。
2、肠炎病病因: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员在投喂饵料时,对饵料常不消毒,如将鱼类、蛙类、虾类等活饵料直接放入娃娃鱼养殖池。由于这些饵料来自富营养化水体,携带致病菌的几率大,娃娃鱼摄食后感染病菌而患病。其次是水体受污染,导致娃娃鱼养殖水的病菌较多。再次是管理不到位,如没有及时对养殖池消毒,对娃娃鱼饵料投喂过多,导致娃娃鱼消化不良。经过研究,娃娃鱼肠炎病的病原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3、烂尾病病因:发病原因主要是娃娃鱼机体受伤,感染病菌。
水霉病的治疗:
用毛刷等柔软工具清除娃娃鱼体表上寄生的水霉菌,再将池水放干,让娃娃鱼在无水状态下保持30分钟。② 发现娃娃鱼体表寄生水霉,可用高锰酸钾15ppm的水溶液,用棉球直接轻擦病烂处消毒,反复用3~5次,即可痊愈。对于稚鲵用2%食盐溶液消毒3分钟,每天一次,连用3天。
娃娃鱼的肠炎病的治疗
发现娃娃鱼患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对所有用具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具体办法是对于能摄食的病鲵,用土霉素一片插入饵料鱼块中投喂,连用一周;对于不摄食的病鲵,要用腹腔注射硫酸庆霉素的办法,剂量为1万单位每公斤病鲵体重,连续注射3天,每天一次。
烂尾病的治疗
烂尾病要及时注射抗生素,剂量控制在1万单位每公斤病鲵体重。
娃娃鱼用药后的应对管理措施
娃娃鱼患病后,一般停止摄食,活动减少,严重者皮肤分泌油状液体,病情严重时有臭味,如患烂尾病时常分泌一种白色的臭味黏液。有的娃娃鱼用药一段时间后,还是不摄食。因此,要及时做好清洗工作,加入清水,用常流水饲养,做好暂养护理工作。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娃娃鱼消毒后,因高锰酸钾有腐蚀作用,常对娃娃鱼皮肤造成伤害,娃娃鱼常在短时间内脱皮,要及时用捞网将脱皮捞出,做到不交叉感染。对于用药治疗有效果但仍不摄食的娃娃鱼,要从改善饵料上应对,用鱼类投喂时,要将鱼头、鱼大刺、鳍条等去掉后,切成较小的鱼块,做到让娃娃鱼摄食时适口,饵料除了要进行消毒外,应从小量投喂到逐步加到原来水平,投喂次数也不要过多,一次投喂摄食后,要过几天让其消化一段时间,再继续投喂。
给娃娃鱼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时的技巧
由于娃娃鱼个体较大,又是软骨动物,活动能力强,具有喜静怕惊,喜暗怕光等特性。因此,在给娃娃鱼注射药物时,除了要保证娃娃鱼的安全外,也要防止娃娃鱼咬伤人。根据经验做法,先将药物配好,吸好药液到注射器后,两人用担架将娃娃鱼从池中捉起,再放入塑料大盆中,此时,辅助人员要防止其爬出盆外,待其安静后,用手帕打湿后,盖到娃娃鱼头部上,可以有效减少其掉头咬人和翻动躯体,最后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