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具有体量大、水平低的特点,与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全球养猪报告显示,丹麦、荷兰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分别达到30和28.97头,而我国仅为17头;荷兰生猪年产窝数为2.37窝,而我国的母猪年产仅2.0窝。生猪养殖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养猪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如果把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由目前的17头提高到22头,则繁殖部分的成本将减少37.5%。

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调控措施

一.缩短配种期的方式

按照母猪配种程序,缩短配种期可以从诱导断奶母猪发情排卵及适时配种入手。养猪生产中,母猪断奶后及时发情可以显著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一般采用公猪诱情方法,让试情公猪与发情母猪混栏,并以试情公猪或发情母猪对不发情母猪进行追赶或爬跨,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亦可采用激素诱导母猪发情,方法为:在母猪断乳当天或次日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 IU或PMSG 400 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 IU,可使大多数母猪在5~8d内发情。对于头胎母猪要做到适时配种,一般10月龄、体重100kg左右为适宜配种时期,头胎母猪配种也应采取公猪诱情方法,成功诱情后,母猪发情表现为阴户皱缩、颜色深红,并伴有黏稠状微黄色液体流出,用手按压母猪后背,其会呆立不动,抚摸后躯会产生抬尾现象,此时配种员应把握时机,及时配种。

二.空怀母猪调控膘情,缩短空怀长度

空怀母猪指断奶后直至下次发情配种前的母猪,生产实践表明母猪的空怀期长度与膘情有关,一般母猪体况越瘦,越难发情,空怀期越长,因此对断奶后的体瘦母猪可进行短期优饲,多供给营养丰富特别是含优质蛋白的饲料,并保证母猪充分休息,使其尽快恢复体能,促进其发情排卵,从而尽早配种,缩短母猪空怀期长度。

三.提高窝产仔数和个体重

窝产活仔数是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仔猪脱离母体出生后机体较弱,抵抗力较差,因此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从接产、初乳、哺乳、补饲及断奶各个阶段考虑全面,做足工作,保证断奶仔猪数及仔猪断奶个体重,达到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目的。

仔猪出生实行人工接产,要做好仔猪黏液清理及脐带消毒护理工作,并让仔猪尽快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减少环境刺激,避免仔猪应激死亡,初生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8~32℃。仔猪出生后要做的是保证断奶仔猪数及提高断奶个体重,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免疫蛋白,因此在仔猪出生1h以内要人工辅助其吃足初乳,被动获得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

仔猪哺乳阶段其乳头的固定及铁的供给对断奶体重有较大影响,在母猪哺乳时应将初生时体弱仔猪放在泌乳量大的前排乳头,另外为防止仔猪产生缺铁性贫血,应在仔猪出生后2~3d给仔猪肌注含铁100mg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复合成分的铁制剂,以防贫血,促进其健康生长。

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调控措施

四.妊娠母猪合理管理,为提早断奶提供基础

母猪在妊娠期内饲养合理、营养充足,不仅可以生产出数量多、健壮的仔猪,还可以在生产后尽早恢复体况、供应泌乳所需,使仔猪具备提早断奶的条件,为缩短泌乳期做好前期储备工作。因此妊娠母猪的饲养重点在于防流保胎和体质储备。在饲料营养方面,妊娠早期采用专用妊娠料,并控制饲喂量,防止采食量过大造成胚胎死亡;妊娠中期注重体型管理,平均日采食量控制在1.8~2.3kg,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生长速度加快,更换高营养水平饲粮并增加其采食量,日平均控制在3.0~3.5kg。

另外注意不要频繁更换饲料、不能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禁用药物一定不用。在免疫方面,妊娠母猪的免疫要避开配种后1个月及产前一周,而且接种动物时要轻防止母猪受应激产生流产。在管理方面,尽量单栏饲养、保证充足饮水、保持猪舍适宜温度,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五.哺乳母猪适时断奶,缩短哺乳期长度

哺乳母猪早期断奶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措施。母猪在哺乳期间由于雌激素分泌较少的影响通常是不发情的,在断乳后7d左右出现正常发情表现,综合考虑母猪子宫恢复时间及泌乳量下降时期,一般经产母猪在产后21~28d断奶较为合适,现各猪场也多采用21~28d断奶。但对于头胎母猪,一般在产后35d断奶,这样不仅有利于头胎母猪乳房健康而且对提高下一胎产仔数有积极作用。在生产实践中,60d断奶的母猪平均每年可产仔1.8窝,而28d断奶的每年可产仔2.2窝,21d断奶则每年可产2.3窝以上,即随着断奶天数的缩短,母猪年产仔窝数提高,可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六.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

母猪生产效率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基础。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母猪的年产窝数、窝产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年每头母猪分娩窝数的不同是造成不同猪场之间年每头母猪生产仔猪数不同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合理优化母猪的胎次结构、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窝产活仔数和个体重,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关键措施。

七.合理优化猪群中母猪胎次结构

资料显示繁殖母猪理想的胎次结构应呈卧狮型,即胎次曲线中间段越平越高越长越理想。首先,调整繁殖母猪胎次结构,一般通常认为最佳结构为:1胎占20%、2胎占18%;3~5胎占47%(3胎占17%、4胎占16%、5胎占14%)、6胎占10%、7胎占5%。其次,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对妊娠母猪合理分群。

在青年母猪饲养中关注体型外貌以减少肢蹄发病率,在培育过程中注重营养摄入及生殖需要的营养储备,以减少对一胎母猪的淘汰率;同时,准确把握后备母猪选种留种时间,一般本场自留应在配种前1个月完成留种,外场选购应在配种前2个月完成选种。

最后,理性的淘汰生产性能落后的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断奶后2个月无发情表现、泌乳性能不好的母猪、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的母猪、习惯性流产或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产后瘫痪或患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的母猪、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都应及时淘汰。

八.尽量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母猪繁殖过程一般包括配种、怀孕和泌乳三个阶段,从母猪开始配种到所产仔猪断奶称为一个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长度相对稳定(平均114d),所以要缩短繁殖周期,必须从配种期和哺乳期着手。

九.总结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良好的管理可以时母猪窝产活仔13头。生产管理中应从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着手,实行营养调控及技术引入可实现母猪高产仔、仔猪高成活率、猪场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