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即茸角)是尚未完全骨质化的袋角,即幼嫩时期不脱皮的鹿角。茸的外面覆着生有茸毛的皮肤,内部是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富有血管和神经。鹿茸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已经测定出氨基酸达19种,还含有磷脂类、糖脂类、雄茸胶脂、胆固醇、激素类及灰分中的钙、磷等无机盐类,这是鹿茸具有特殊疗效的基本物质。 根据需要和雄鹿年龄、茸型及长势,并参考鹿个体生长特点而确定收茸种类。鹿茸一般分锯茸和砍茸。收获鹿茸种类主要有:
a.初生茸:育成雄鹿第1次长出的圆柱形茸,锯下称之为初生茸。
b.二杠茸:对2-3岁的雄鹿或茸干较小的,宜收二杠茸。
c.三岔茸:5岁以上的雄鹿,茸干粗大、丰满,宜收三岔茸。
d.四岔茸:马鹿一般分三岔茸和四岔茸进行收茸。
e.再生茸:在一年中第2次采收的茸,称为再生茸。
一、真品鹿茸
梅花鹿茸
1.二杠茸
茸体呈圆柱形,具八字分叉一个,主枝称“大梃”16~20厘米,锯口4~5厘米,离锯口2厘米处分出侧枝,习惯称门桩,10~15厘米。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光润,表面密布红棕色或棕黄色茸毛,体轻,锯口白色(排血茸)或红色(带血茸),外围无骨质,中部有蜂窝状细孔,品质最佳。
2.三叉茸
具有两个分枝,大梃长24~30厘米,直径细,略呈弯曲形,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骨豆,皮毛红棕色或棕色,茸毛稀而粗,品质次之。
3.初生茸
圆柱形,习惯称“打鼓锤”皮毛灰黄色,茸毛长而粗糙,锯口周围多已骨化,锯口中部少有蜂窝状细孔,体重,多骨化,品质更次。
4.初生茸
圆柱形,习惯称“打鼓锤”皮毛灰黄色,茸毛长而粗糙,锯口周围多已骨化,锯口中部少有蜂窝状细孔,体重,多骨化,品质更次。
5.再生茸
又称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较细瘦,梃长不圆,顶端质较嫩,下部有纵棱和骨豆,皮灰黄色,锯口多已骨化,锯断面少有蜂窝状细孔,品质最次。
6.花茸片
呈近圆形或椭圆形薄片,未燎毛者边缘有细密的茸毛,红棕色或黄棕色,锯口面黄白至黄棕色,外围有一明显环状骨质,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体轻,质硬而脆。
马鹿茸
形状比梅花鹿的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一个侧枝者习惯称“单门”,二个者称“莲花”,三个者称“三叉”四个者称“四叉”,五个者称“五叉”。以产地又分“东马茸”和“西马茸”。东北产的称东马茸,大梃长25~27厘米,外表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断面外皮厚,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较细的蜂窝状眼。新疆等地产的为西马茸,大梃多不圆,长30~100厘米,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灰黑色,锯口常现骨质,有臭气味,味咸。品质比梅花鹿茸次之。 马茸片呈圆形或扁圆形,粗细不等,未燎毛者边缘有灰黑色茸毛,切面皮层较厚,灰黑色,不透明,有腥味。
二、鹿茸的分级
梅花鹿茸的二杠茸分1~4等,三叉茸分1~4等,初生茸、再生茸为统货。马鹿茸分1~5等,规格较多。以个大、肥壮、分叉对称、角竖直,不向后斜,外形美观,顶尖饱满,皮色红棕(花茸),毛细而柔软,表面不起筋,敲之质松,质嫩者为上等。两枝茸不对称,外观不美观,毛粗,表面起筋,有骨豆,质老者为次,有伤残者更次。
三、假鹿茸鉴别
(1)人造整茸 用羊、狗等动物的尾及四肢皮毛为茸皮,包裹粉骨或胶状物制成人工伪造品,比真鹿茸重,锯面直径5厘米左右,门桩与大梃相距较近,不对称。锯口涂有血色,无蜂窝状网眼,可见锯木粉、骨屑等。表面茸毛极细密,灰色,仔细看可见缝制的痕迹,切开时可见骨与粉屑形成的胶状物,用水浸易溶化。
(2)假鹿茸片 由其他动物的软骨或幼小动物的骨骼切片染色制成,形状为半圆形或马蹄形,单片或2~3片重叠,直径3.5~6.5厘米,切面染成红棕色,边缘呈透明胶质样,无茸毛。用水浸泡,水即成红色,混浊,取出茸片干燥,颜色已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