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取食方式

    蜈蚣昼伏夜出,一般情况下夜间出来取食,从夜幕降临到深夜11点左右,是蜈蚣取食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一时间昆虫及软体动物因光线黑暗而活动减少或停止活动,对外界的敌害入侵已经放松,容易捕捉。蜈蚣捕食时攻击能力并不强,但它们捕食的方法相当巧妙。

    取食时,一般是在柄居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有时也带一部分回到柄居地继续取食。蜈蚣捕食的活动范围不大,因为从时间上讲外出时间只有几小时,蜈蚣的行动速度也不快,有的还守在原地等待小昆虫的到来。因此捕食范围只有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

    蜈蚣的颚肢因其有毒腺,又称毒颚。它是主要的捕食器官。蜈蚣捕食前,先摆动灵敏的触角探索、寻觅,一旦发现食物,立即猛捕,迅速地用毒颚钳住,并用身体前面的几对步足抱紧。当捕获物被蜈蚣毒液麻痹而失去抵抗力后,蜈蚣即选择松软的部位,用大颚撕咬

几丁质的外皮,切割肌肉及内脏组织,同时用小颚不断扒动。蜈蚣的食量为其体重的1/5-3/5。蜈蚣产卵前几天、产卵及孵化期间,严禁投饲料,否则蜈蚣会将被食物污染的卵一起吃掉。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孵卵的蜈蚣会把卵吃掉。蜈蚣因为有了颚肢,就不但可以猎取昆虫,也能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小型脊椎动物。有时凭着它能射出毒液的颚爪也能捕捉比自己大得多的小动物。蜈蚣在觅食时,总以灵敏的触角伸向前方作鞭状摆动。若将一只甲壳虫放在蜈蚣身旁,当蜈蚣触角一碰到甲壳虫时,它就迅猛地向前扑去,并以颚爪与步足钳住,向甲壳虫的颈部、腹部乱咬,它咬甲壳表皮的声响,在1米以外的地方也能清晰地听到。甲壳虫虽几经反抗,但终不能逃脱蜈蚣的魔爪,即刻被麻痹。随后,蜈蚣就从它咬破的地方食其内脏软组织及汁液,约15分钟时间,甲壳虫就被它吃食一空,只剩下一具躯壳了。在蜈蚣夜出游荡时,总以细长而灵敏的触角伸向前方作鞭状摆动,如这时触及一只蟋蟀,便迅速地以身体前面的两三对步足抱紧,并以颚爪钳住它。这个小猎物即刻就被麻痹,没有一点逃脱的能力。这时,蜈蚣就选择蟋蟀的腹部,以大颚齿咬破表皮,吃它的内脏、肌肉等软组织,10分钟左右便能吃完,仅剩下残余空洞的躯壳、翅膀和步足等。一条少棘蜈蚣一餐就能吃两只蟋蟀。当它们相互遭遇时,蜈蚣能以迅猛的动作,使整个狭长的身体像一条带子一样把鼬鲭缠住,用各对步足牢牢地抓住它。这时,蜈蚣的颚爪就钳破鼬鲭头部的毛皮,一紧一松地活动着毒颚。不断地往鼬鲭头部注入毒腺的分泌物。被害者虽然尽力反抗,但被注入的毒液顷刻间使鼬鲭的身体发生抽搐而失去反抗能力。被咬破毛皮的伤口渗出鲜血,蜈蚣便贪婪地饮食着,经过半小时左右,这只活蹦乱跳的鼬鲭便被它致死了。蜈蚣白相残杀也是互相中毒而死。据观察,蜈蚣所咬部位一般多在头颈部的第3节至第10节处,个别的竞咬到第15节,看来蜈蚣之所以咬上述部位主要是为了咬破腹腔,便于吸食其内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