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在前胃疾病中较少发生,但由于发病初期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是一种严重的前胃病,多见于耕牛,而乳牛也有发病。初期表现为前胃弛缓症状,而后反复发生瘤胃臌胀,鼻镜干裂。病牛食欲不振、反刍减少,乃至停止;常虚嚼或磨牙,呻吟;轻度腹痛,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有时排黑色于小粪球或少量胶胨样黑褐色粪便。触压瓣胃,病畜有躲避检查的不安表现。经穿刺针向胃注射药液时,感到阻力很大,注入一定量后才可抽出或从针孔回流少量液体。

    原发性瓣胃阻塞,主要是因疲劳过度,饮水不足,长期大量饲喂难以消化、富含粗纤维、混杂沙土和加工过于细碎的饲料。继发性瓣胃阻塞,多发于前胃炎、真胃疾病、某些寄生虫病和急性热性病。

    1、预防方法

    防止牛使役过劳,适当运动,定时饮水。饲料不应粉碎过细,不宜过多饲喂糠麸类饲料,最好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发生前胃弛缓时,及时治疗。

    2、治疗方法

    该病的治则是增强瓣胃蠕动机能,促进其内容物的快速排出。若瓣胃阻塞症状严重时,可直接向瓣胃注入盐类泻剂,一般可获得满意效果。方一:硫酸镁400g,普鲁卡因2g,呋喃西林3g,甘油200mL,水3L,溶解后1次注入;方二:硫酸钠300g,甘油500mL,水23L,1次注入[妇。若注射1次效果不显著时,次日或隔日再注射1次。注射后要充分饮水,并适当配合强心、补液等治疗措施。

真胃阻塞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北方多发于南方,冬季多发于夏季,多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28岁的役用黄牛多发,其他牛发生较少,也有部分羊只发生本病。真胃阻塞多发生于役用能力强,采食快而粗放的牛,其中又以体质强壮的成年牛较为多见。

    原发性真胃阻塞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失当所引起,如饲料品质低劣,过度劳役等。此外,迷走神经机能紊乱或腹支的损伤,致使消化和代谢机能紊乱,发生异嗜而吞食塑料布、尼龙丝、麻线、毛球等异物而引起机械性真胃阻塞。天气突变,饮水不足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犊牛、羔羊可因凝乳块而阻塞真胃。继发性真胃阻塞,见于创伤性网胃炎、前胃弛缓、真胃炎、真胃溃疡、小肠秘结、幽门狭窄等疾病。

    牛的饲料单纯、粗硬或过于细碎,缺乏青绿饲料或有吞食布片、毛团等病史。本病初期主要呈现前胃弛缓症状,消化紊乱,食欲减退,挑食,反刍减少、粪干量少。经过35天发生真胃阻塞后,食欲废绝,贪饮,粪便逐渐减少至无粪排出;瘤胃呈间歇性膨胀,但气体并不多,触诊呈粥状,积液多时发震水音;右侧后腹部下垂并凸出,可摸到大而硬实的真胃,有时触压示痛。直肠检查,由于真胃扩张到肋弓后缘,对体型较小的牛,可触到膨大的真胃后壁,而肠管空虚无粪。全身症状逐渐加重,至中后期体温可升高,脱水症状明显,眼球陷没,心律失常或听到杂音,脉细弱不感于手,病畜卧地不起。

    1、预防方法

    加强经常性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调制,饲料不能过碎,糠麸、糟粕类不能搭配过多,以免影响消化机能,此外,应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异物,防止发生创伤性网胃炎。分娩时要及时正确助产,避免损伤迷走神经。

    2、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发展过程,着重消积化滞,防腐制酵,缓解幽门痉挛,促进真胃内容物排除,防止脱水和白体中毒。发病初期,真胃尚具有运动机能时,可以采用硫酸钠300400g,植物油5001000mL,鱼石脂20g,酒精50mL,常水68L,1次内服(后期脱水时忌用);或直接向真胃或皱胃内注射泻剂,如30%硫酸镁lOOOmL,甘油300mL,1次真胃内注入。同时辅以新斯的明710mg,肌肉注射。10%氯化钠液200300mL,20%安钠咖液10 mL,静脉注射,可起到调节神经,兴奋胃肠机能,增强心脏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发生脱水时,及时补液;酸中毒时,及时注射5%碳酸氢钠。对中后期的真胃阻塞,药物很难奏效,应尽早施行真胃切开术,取出阻塞的内容物。也可将瘤胃切开,取出瘤胃内容物,然后用胃管插入网瓣孔,通过胃管注入温生理盐水,冲洗瓣胃及真胃。临床实践证明,后者效果较好,但冲洗时,切勿损伤瓣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