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合适的饲养场地,是建好养殖场、养好水蛭的重要工作,要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能健康地生长发育。下面来看水蛭养殖场地建造与放养方法。
一、水蛭养殖场选择
1、养殖场选址:水蛭养殖池应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体自成体系、便于防逃的地方,建造应因地制宜,一般长度不限,水面宽度最好3米左右。连片池、相连池埂共用,池埂的宽度1.5~2米,高度1.5米左右,也可根据弃土的多少加高。
2、养殖池开挖:单个池先开挖成长不限、宽8米、深0.3米的长方形池,弃土围做四周池埂。按照池的纵向分别在靠近池的两边的两米处为中心开挖一条宽0.7米深0.7米的小沟,为深水区域,弃土堆在池的中间,按和小沟同样的方向堆成一条底宽1.5米,截面为扇形的池中岛屿。
二、水蛭养殖池建设
1、防逃网设置:及时平整四周的池埂拉防逃网,防止天敌提前进入。防逃网应选用30~50目的聚氯乙烯网布,应埋在池埂上,地下部分应0.2米以上,上端往里折叠0.1~0.2米,包上网纲缝实,用木桩等固定。如果网的上端距网外地面低于1米,可用30目以下的鱼网加高,防止蛇娃等天敌进入。
2、深水栖息坞:在水蛭池四周的深水区域内外侧,每隔5米交错建一个水蛭深水栖息坞。用铁锹在深浅水过渡的台阶边挖一个比瓦片略大的深坑,注意靠近浅水区域也就是靠近池埂的一边铲一个30度左右的斜坡,然后把瓦片从下往上顺着斜坡堆叠,瓦片与瓦片之间应留有空隙,一般正面与正面、背面与背面相对就会产生空隙,瓦按斜坡放置的好处是给水蛭入巢提供一个攀援的平台。
3、中岛栖息坞:在池中间每隔7.5米把中心岛屿横着挖一个宽约0.6米的槽,槽底距深水池底约0.5米,然后把瓦片竖着肩并肩摆在槽的两边,中间留有0.2米左右的空隙,最后瓦上平铺一层砖,搭一个桥,砖上还土,恢复原貌,中岛栖息坞就建成了。
4、进出水处理:进水口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口应高出水面,防止水蛭逃逸。溢水口也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管横埋在池埂底下,一端在池内深水区域的深沟里,另一端伸向池外,保持水平位置。池内一端,安上90度弯管接头,开口向上,然后再用另一根1米的直管连接,池中上水后测量浅水区的深度0.3米为宜,否则,调整1米管的长度,直至何适为宜。在溢水管口安装50目的防逃网。
5、卵床的建造:当溢水口溢水时,浅水区的水位应该是0.3米深,这时用铁锹平整中岛的土,把靠近水面的平整成缓缓上升的斜坡,便于水蛭上岛产卵,中岛也就成了水蛭天然的产卵床。中岛中间部分应高出水面0.5米以上。池的四周埂内侧,也应铲成斜坡,在距水面0.2米高的地方,留出平台至少0.2米宽,也能做成产卵床。
三、苗种放养
应到正规科研单位或信誉较高的养蛭场购买,或自繁。其小规模放养密度为:日本医蛭1千条/平方米;茶色蛭、宽体金线蛭1-3千克/平方米。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20克的青年蛭为最好,活泼好动、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个体在35克以上的老蛭应淘汰。若亲自到购种场,建议您在距育种池1米处吹一口气,如能作出迅速反应为佳。如是大规模养殖,其放养密度为30-50千克/亩,约2400-4000条,只要食物链搭配合理,100千克/亩也是可以放养的。种蛭宜春、秋投放。
四、日常管理
1、投喂饵料。放种时即投放螺蛳、河蚌80千克/亩,因前期工作做得较好,这时基本上无需更多的工作。当幼蛭出茧而食料不够时,可投放畜、禽、鱼用饲料,或每天泼熟豆浆3-4次,5千克/100平方米,或喂些蚯蚓、昆虫、灭菌蝇蛆等,也可根据需要合理投食。只有日本医蛭才吸血(每周投放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4小时后应及时清除残渣,以免污染水质)。水蛭耐饥性很强,一次饱食可15天不进食,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新陈代谢,不会饿死。
2、调节水质。水源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7-8月水温较高,可考虑架设防晒网遮阴。要注意适当换水,当水透明度小于25-35厘米时需换水,同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尸体。注意,很可能螺壳内有幼蛭,用镊子将其取出,以减轻对水的污染。
3、产卵孵化。水蛭在南方2月出土,长江流域3月,北方4月份,如温度过低常躲在枯草或平台附近的腐殖土内,10℃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池塘内,游动时头端迎着水流。15℃左右时交配,头端方向相反,雄孔对着对方的雌孔,受精率约70%,因此并非每条都产卵,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茧。交配和产卵期内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否则易造成水蛭产空茧,孵化期内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在此期间的水位低于平台10厘米左右,直至幼蛭全部出完,即使暴雨淹过平台,应于3天内复位,否则将会造成卵茧内的幼蛭窒息死亡。受精蛭产2-4个卵茧,呈椭圆形,大小约为28毫米x20毫米,茧重1.5克,茧内幼蛭30条左右,约经20天左右即孵出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螺、蚌类的体液。水温达30℃水蛭停止生长。
4、自然越冬。水蛭耐寒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气温低于10℃便钻入潮湿疏松的泥土中越冬,也有的在池底淤泥中越冬。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为防止温度偏低,冰冻达越冬层,可在平台上覆盖厚约5厘米的水生植物或碾碎的麦秆保暖。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以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有条件的可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越冬。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水蛭必须经过1-3个月的冬眠才能产卵。
5、天敌与疾病的防治。天敌为鱼、虾、蟹、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捕捉。水蛭最易得细菌性传染病,可在高温季节定期用0.3/立方米的呋喃唑酮消毒,并保持10天不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