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是一种可食用蛙,个体大,肉质鲜嫩,而且所含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吃了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牛蛙养殖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一年比一年火热,那么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

一、幼蛙如何养殖

这里指的幼蛙并不是指小蝌蚪时期的牛蛙,而是指身体已经脱离蝌蚪时期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的小牛蛙体重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主要是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蚯蚓及小鱼等,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我们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盘中,然后再放一些活物到饲料盘中,比如准备几条活泥鳅,这样能够让青蛙产生一定的错觉,让它以为都是活物,然后慢慢的转变过来。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满了四十日龄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养殖要点

一般幼蛙养上一年之后其性腺就发育成熟了,一只成年幼蛙的标准体重能够达到250g以上,一般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上市售卖了。成年幼蛙的进食对象一般多为小型昆虫及水生动物,像蚯蚓及小虾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经过饲料驯化后它也是可以改变食性的,可以将蚕蛹等家畜的内脏给其作为饲料喂食,因为牛蛙是昼伏夜出,属于夜行动物,所以我们的喂食时间尽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傍晚进行喂食,喂食就要一次性喂足,因为如果饲料不够的话其会出现互相抢食以及互相残杀的现象,而且饲料不能太单一,否则会导致其营养不良,从而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一旦患上这类病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肤病。

三、牛蛙养殖的三种方法

1、集约养殖

这种方式是用的最多的,集约养殖就是高密度化的养殖方法,既可以单独养殖牛蛙,也可以将牛蛙和鱼一起养殖,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最好,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让其能够栖息在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荷叶在蛙池中,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大一点的水面投放幼蛙,饲料用天然的饵食为主,人工饲料为辅进行养殖。

3、流放养殖

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上,这就是流放养殖,但是前提是这种睡眠应该有大量的天然饵料以及水生植物。

牛蛙的常见病症及防治方法

1、车轮虫病

该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所引起。常在密度过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发生,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蝌蚪尾部发白,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一是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

二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1.4ppm。

2、气泡病

患该病的蝌蚪,身体膨胀,失去平衡能力,在水面仰游,解剖可见肠内充满气体。

防治方法:

一是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遮荫降温;

二是捞出患病蝌蚪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液浇洒,1~2天后再入放蝌蚪池。

3、肠胃炎病

该病是由细菌性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该病发生快,危害大。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可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放养前蝌蚪池作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二是饲料的原料要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三是每日清扫饵料台的残饵,并刷洗饵料台;

四是除保持水质清新外,每周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漂白粉含量为

1~2ppm;五是患病时,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4、红腿病

该病多发生于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患病牛蛙大腿腹部与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月后死亡,是牛蛙养殖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

防治方法:

一是养蛙池定期进行消毒,以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及时将病蛙隔离治疗。

二是病蛙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可以治愈。

5、脑膜炎

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

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6、肝炎(o氏病)

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机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

防治方法:

一、牛牛蛙在放养前应对牛蛙池做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经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二、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