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春节前到清明这段时间正是牡蛎旺销季节。今年,三门县横渡镇铁强村牡蛎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平均亩产量1400多公斤,亩产值7000多元。2月19日,笔者来到三门县牡蛎养殖专业村――横渡镇铁强村采访,与牡蛎养殖户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铁强牡蛎过去是生长在滩涂的石头和海边的岩石上,自然野生的,妇女们用蛎撬撬起来出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铁强村就发动村民开发滩涂,实行大规模养殖牡蛎,但那时是村里集体养殖,经济效益不高。2005年5月,铁强村两委研究决定,把这些滩涂都收回来,采取招投标,统一承包给130多户村民,提高了他们养殖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村里经济收入。

“别的地方牡蛎采用橡胶带养殖,而铁强村养殖户承包去以后,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采用条石养殖,他们买来条石插在滩涂上,平均每亩滩涂可插3000多根条石,到5月份,牡蛎自然在条石上面生发起来,这样的牡蛎无污染。”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潘清清说,所以,铁强牡蛎以味道鲜美、肉肥、口感细腻、无污染而闻名台州、宁波、温州等地。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组织化程度,2009年2月,铁强村村民林由喜发起成立了三门县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把35户养殖户都组织到合作社里来,对牡蛎实行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稳定了市场价格,提高了经济效益。合作社社员罗祥兵欣喜地告诉笔者:“以前没有建立合作社,不是组织化生产,经过村里的整合,我参加合作社以后,比以前收入要高三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亩收入7000元以上都有。”

“经过20多年的开发,现在铁强村牡蛎养殖面积发展到1500多亩,凡是可以养殖的地方都养殖了,多则100多亩,少则10多亩,成为三门县牡蛎养殖专业村和该县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三门县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由喜告诉笔者,“单单牡蛎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全村带来5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由于铁强村的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淡水资源丰富,滩涂肥沃,水质好,无污染,质量特别好,非常畅销,春节前后来自宁波、台州各县市区包括本县的客户纷纷上门订购,蛎肉每公斤卖到25元还供不应求。一位从宁波赶来收购蛎肉的客商笑着对笔者说:“这里的牡蛎个头特别大,味道鲜美,肉特别肥,深受消费者青睐。如果每天不是早一点来收购,恐怕还收不到一定数量的蛎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