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据了解,今年的泥鳅价格并没有以往那么红火,农户的养殖收益也有所下降。不过,“随行就市”已成为众多泥鳅养殖户的新理念。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大学生村官高效渔业(泥鳅)养殖实践基地就是其践行者之一。

该泥鳅养殖实践基地,自2012年创建至2014年,已由最初5亩的养殖场地发展到30亩,且去年新开发的500余亩泥鳅塘也全部实现了由本地农户承包,并形成了杨集镇后三村、老庄村规模化泥鳅养殖基地,带动了周边农户15余户参与养殖。

但是,今年的泥鳅养殖实践基地,已由传统单一的养殖泥鳅改为泥鳅和龙虾养殖为主,还种植了水芹菜等品种。“之所以缩减了泥鳅养殖规模,也是随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的决定。”大学生村官负责人张连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的泥鳅市场不是很景气,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养殖户也都缩减了养殖规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泥鳅投放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但泥鳅的价格并没有受此影响而上涨,反而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而且泥鳅虽然极易成活但“护理”起来也比较费工夫,对于选种、投放量以及水深和水质情况都有严格的要求。

尤其是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对泥鳅养殖来说更是一大考验。张连虎告诉记者,近期江苏地区进入了梅雨季,在阴雨天气里泥鳅基本上不进食,泥鳅的成长速度明显放缓。而雨后更需更要加强对水质的消毒。“正是由于泥鳅养殖的投入成本比其他水产品相对较高,加之今年行情不好,许多养殖户也是转养其他水产品。”

尽管市场整体行情不尽如意,张连虎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这也得益于内部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据悉,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各养殖户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并针对目前养殖市场及时调整了养殖产品,使得当前养殖基地基本适应了市场发展变化,运行状况良好。

“未来的泥鳅养殖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来确定,不能只养殖泥鳅这一单一品种。碰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选择合适的水产品。”凭借这几年养殖泥鳅的经验,张连虎总结道,同时还要加强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交流,对现有市场环境加强分析和防范,第一时间降低风险,进而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