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

一、大银鱼在池塘中的习性

1.栖息习性 大银鱼在池塘中多生活于中下层,除缺氧外,极少发现在上层活动,如池周、池底有水草,往往钻入其中,受惊扰时,甚至钻入底泥中。仔幼鱼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用灯光能被诱集成群,可用来检查其生长和摄食情况,成鱼无趋光性。

2.摄食习性 幼鱼出膜后第10日龄开食,开食饵料是轮虫,以后逐步选择较大易得的浮游动物为食,顺序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成体。大银鱼为肉食性,以小型的鱼虾为主食。

3.繁殖习性 在池塘中,大银鱼能正常生长和发育至性腺成熟并自行产卵。性腺发育及产卵特征与天然水域基本相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

一般在带有水草的硬质底池塘,产卵较集中,受精率可达80%~90%。

二、池塘条件

一般选择老口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单养池面3~5,套养池面5~10亩,池深2米以上,底泥0.2米左右,池周有适量水草。一般不与动物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混养。

银鱼

三、种苗放养与培育

1.准备种苗放养池 将饲养家鱼的肥水池拉网,适当翻动表层底泥后,再将此池水灌入经清淤除害后的放养池中。这样做是因为大银鱼开食时气温低,池塘水质难于培育,尤其是轮虫密度低,使用家鱼池肥水并输入轮虫休眠卵,可迅速提高放养池饵料密度。此项工作应在放养前两周完成,放养前池水深0.6米。

2.种苗来源 首次饲养所需的种苗,可在天然水域中采集成熟亲体,现场进行人工授精而获得受精卵(太湖、滇池均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内静水孵化,当水温保持在4℃~6℃时,30~40天出膜,孵化率较高。放养效果较好,控制孵化时间有重要的生产意义。经试验,2月底以后出膜,较容易获得开食饵料,有利提高幼苗成活率。

3.放养方法 生产实践证明,大银鱼在卵胚胎期放养效果比放鱼苗好。一般在出膜前一周放入池中孵化,正常条件下,亩放2万粒受精卵,9~10月份可捕获大银鱼30公斤左右。

放养量太大,仔幼苗饵料不足,成活率低。池水深约1~1.5米为宜。

4.培育技术 仔鱼主要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食。一般孵出10天开食,开食后3天,若仍得不到适口饵料便逐渐死亡。所以放养池要提前施足肥,体证开食时有足够的饵料。施用充分发酵的粪肥,并适当配合施用石灰水,经10~15天,水色转浓,轮虫就能达到相当密度。

幼鱼主食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此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据水色和水温控制,尽量使池水透明度达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左右。

四、成鱼养殖

1.供给充足饵料 成鱼期(全长40毫米以上)摄食量大,生长速度显着加快,必须勤施肥以维持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施腐熟发酵肥,也可以少量泼洒豆浆,一般每天亩用250~500克黄豆,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

2.严防浮头 大银鱼对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鱼类高,混养时总是首先发生浮头。水温20℃时,就有浮头现象发生,如发现浮头现象不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即可发生大批死亡。预防浮头的方法是减少施肥量,不使饵料生物过量繁殖。如水过肥,尽快更换新鲜水,在必要时,可使用增氧机增氧或增氧剂增氧。

3.注意食性转化 大银鱼食性有一个转化期,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逐步向肉食性转化,如果发现体长接近80毫米的银鱼肠管内有鱼、虾时,说明食性正在转化,应及时引入小型鱼虾,并保持一定的密度,能大大促进大银鱼的生长速度,试验中发现,长江流域5月间引入适量抱卵青虾,孵出的仔虾正好赶上大银鱼转食期。

4.防止高温 夏季高温季节应使池水深2.5米以上,达不到水深要求,可采取遮荫措施,以防止高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