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丰利镇凹桥村水产专业合作社,两排标准养鱼塘一字排开,水面波光粼粼。种鱼养殖区内,负责人叶林一边忙着装箱泥鳅鱼苗,一边乐呵呵地介绍:“这批鱼苗一共2000多斤,早早就被赣榆的养殖户预定了,以每斤300条算,这一批能卖出去60多万条,利润近4万元。”
看着活蹦乱跳的泥鳅鱼苗被装上车,叶林心里甭提多开心。但说起建立大鳞副泥鳅育苗基地,其中的过程却并不顺遂。
“泥鳅现在可值钱了,30多块钱一斤,比河豚鱼还贵。”前年,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当时正在从事河豚育苗的叶林。这种之前一直不被他看好的低档水产品——泥鳅,走进了他的视线。
说罢就干,经过调研,叶林发现赣榆一带的泥鳅养殖户们对大鳞副泥鳅,也就是本地泥鳅情有独钟。“这种泥鳅生长速度虽然没有台湾泥鳅快,但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日韩等地的出口量尤其大。”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本地泥鳅,95%都是野生苗,只有5%是人工育苗。养殖户们秋季拿到小苗,来年6月就能上市,相比于野生苗2年的生长周期,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看准了就行动,去年年底,叶林选址丰利镇凹桥村,集中流转土地150亩,一次性投资220多万元,采用混凝土水池、钢架结构大棚、增供氧等设施设备,分设种鱼养殖区、催产区、孵化区、苗种培育区。叶林说,自己以前真没想过这种滑溜溜、没人要的小鱼,如今卖上了大价钱。现在,他的泥鳅育苗基地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利润可达15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