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作为“中国福寿鱼之都”的茂名,一直高度重视福寿鱼产业发展,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企业+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打造集养殖、加工、出口于一身的福寿鱼产业“金三角”基地,促进了福寿鱼产业集群发展之时,还积极在招商引资、加工流通、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方面做好引导和扶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把福寿鱼加工出口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福寿鱼产业基地,把茂名福寿鱼品牌推向世界。
1959年,高州、化州两县引进莫桑比克福寿鱼试养成功,继而在两县推广“混养密养,轮放轮捕”的高产技术。1961年9月,茂名市郊引进推广莫桑比克福寿鱼养殖。1979年重建化州县国营鱼苗场,从海南引入中国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的苏丹尼罗福寿鱼7000多尾,翌年产卵育苗成功,逐步推广养殖。1981年6月,高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利用雌性非洲鲫鱼与雄性尼罗福寿鱼杂交,繁殖福寿鱼成功,该成果获广东省水产厅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第二年在高州县推广养殖,成为“四大家鱼”之外的主要养殖鱼类品种。1985年,茂名市三大商品与生产基地———化州县杨梅镇、高州县石鼓镇、茂南区城郊基地相继建成,普遍实行鱼、禽、畜、果结合,种养配套,综合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1986年始,茂名市淡水良种繁殖试验场先后引进了苏丹尼罗、莫桑比克、尼罗、埃及尼罗、奥利亚尼罗等福寿鱼品种,并利用两个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培育了“奥尼鱼”。这种鱼最大特点是雄性率高达90%以上,可避免因过度繁殖而影响生长,其个体生长比亲本快11%~72%。1987年至1996年十年间,茂名福寿鱼产量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至1996年,福寿鱼产量达3.8万吨,首次超过鲩鱼,成为茂名地区淡水养殖第一品种。
2010年6月7日在广东茂名举行“福寿鱼王争霸”期间,一条体长55厘米、体重5.181公斤的新吉富福寿鱼荣膺“茂名福寿鱼之王”,并“掠走”10万元人民币巨额奖金。据了解,茂名福寿鱼的发展历史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末的试养期,80年代的普及推广期,90年代的发展壮大期基本后,进入21世纪,是茂名福寿鱼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福寿鱼产区,并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福寿鱼之都”称号。
2004年5月,茂名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建设茂名市福寿鱼“金三角”产业基地方案》,将本区域内高州的石鼓、镇江、宝光、金山、石仔岭、沙田、泗水;化州的杨梅、南盛、同庆、长岐、丽岗、石湾、东山、下郭、河西、鉴江开发试验区;茂南的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等23个镇(街道办)建设福寿鱼“金三角”产业基地。
在福寿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福寿鱼养殖热潮一再高涨,各地养殖户纷纷推塘养鱼。目前,茂名市有福寿鱼种苗繁育场28家,其中在建国家级福寿鱼良种场2家,在建省级福寿鱼良种场1家,年产优质福寿鱼苗9亿尾。建成一批福寿鱼全天候孵化车间和亲本保温大棚,实现了全年10个月出产福寿鱼苗。至2008年12月止,全市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福寿鱼养殖场(企业)有23家,面积达2.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