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肠炎病
中华鲟肠炎病多发生于全长30 . 5 ~ 35 . 0 毫米的仔鲟,也见于幼鲟和成鲟。病鱼多静伏水底,呼吸急促,不吃食。
外观可见十二指肠和瓣肠充血红肿,胃多充气胀大,肛门突出、腐烂。感染率70 %~90 % ,危害性大,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污,经常对养殖池进行药物消毒,活饵料在投喂之前用药物清洗(10 微升/升孔雀石绿15 ~ 20 分钟)消毒等,对预防该病发生有较好效果。
2 .水霉病
多发生于鱼卵孵化和幼爵培育过程中,严重感染水霉病的卵、仔爵和幼鲟死亡率高,且难于治疗,因此应以预防为主,方法与其它鱼类相同。
3 .泛池
中华鲟窒息点较高,为2 . 261 ~ 2 . 887 毫克/升,极易发生泛池事故,造成巨大损失。泛池时鲜鱼表现为上下沉浮不安,多次仰腹朝天,时间稍久即窒息死亡,下沉水底。若能及时发现,及时注人新水,可避免损失。此外,当水体溶氧量长期低于5 ~6 毫克/升时,鲜鱼虽能存活但生长停滞,体质减弱。
4 .敌害生物
中华鲟仔鲟和幼鲟养殖主要的敌害生物有水老鼠、猫和青泥苔。前两者为直接捕食仔幼鲟,后者是由于幼鲟被池中青泥苔挂住,不能退出而死亡,应及进对这些敌害进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