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果,果肉香甜清脆,营养丰富,热量低,易被人体吸收,能帮助消化,素有“活水”之称。苹果在我国种植广泛,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水果生产的首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农药滥用、化肥过度施用、修剪技术不当等问题,降低了苹果的营养价值及商品价值。那么苹果果实品质如何提高?下面我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科学合理修剪

通过修剪增加果园的通风透光性,进入夏季,通过拉、吊方法,拉开主枝与主干角度,并保持一定主枝间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

8月下旬到9月上旬,将果树外围徒长的、过旺、过密的枝条和背上枝条疏去,让果实能够有充足的光照。再就是,轻剪秋梢上部幼嫩瘦弱部分,抑制秋梢生长,增加树体对养分的贮藏,有利于上色。

2、及时科学追肥

过多的氮肥会使果实发绿,在7月中旬以后,一般不宜大量追施氮肥。施肥时氮钾比在1.2:1左右,采前40~50天禁用氮肥,重点追施硫酸钾纯钾肥,增糖增色。

采收前30~40天,喷2~3次氨基酸复合肥和单一钙肥。对套袋苹果,可在套袋前喷一次氨基酸钙(或腐殖酸钙)和氨基酸复合肥(或腐殖酸复合肥),防止水心病、苦痘病及痘斑病等缺钙症发生。

3、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是我国果农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方法。花后35~40天进行,最好半月内套袋完毕。采收半月前分两次摘袋,海拔低的地区可适当提前摘袋。先摘除外袋,3~5天后摘除内袋。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时不要摘袋,防治日灼的发生。

4、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保护水土,还能促进果实的着色。果实摘袋后,最害怕的就是高温和气候干燥,这样果面易产生日灼和干裂纹,而果园生草后能营造的这个小气候环境就能使上述现象尽可能不发生,这样就提高了果实的外观质量。

5、适时适量灌

果树成熟期的灌水非常重要,灌水量大易造成秋梢旺长,导致果实裂果、口味变差,不利于上色。应该多次少量灌水。采收前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应该分多次,少量进行果园灌溉。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促进果实上色,避免秋梢旺长和果实裂果。

6、摘叶、转果

采收前20~30天进行摘叶,先将果实周围20公分内的叶片摘除,再过7天继续摘除遮挡果实的叶片。注意,摘叶过多、过早,果实会发生日灼。摘叶到采摘时进行两到三次转果。

7、铺设反光膜

采收前一个月进行铺设反光膜,既能改善树冠内部和下部的光照条件,还可减少树体周围的杂草。注意在铺设反光膜时尽量要铺设平整,避免反射光聚焦引起果实日灼。

8、适时采收

一是观察种子是否变为深褐色,果实底色是否由绿变黄;二是根据果实生育天数推算,如红富士生育期180d,粉红女士185d,皇家嘎拉140d等。

以上就是提高苹果果实品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苹果树时,要选择优质的品种,要保证苹果树的植株健康,没有病虫害。选择苹果树树苗时要检查苗木的质量,选择健康的苗木。苹果树生长中如果有病虫害要及时治理,确保苹果树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