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文章

“岷江村种植桂花已近30年,桂花有2000多亩、10多个品种。尽管产业很单一,但2010年以前行情还可以,村民都还是尝到了甜头。”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说,“这几年行情就越来越不行了,生长期十余年的10公分粗的桂花树,原来一棵卖3000多元,现在只能卖100多元,即使这样,还不一定能卖得掉。村民再单纯靠卖树,吃饭眼看都要‘恼火’了。”

2013年以来,岷江村“两委”逐步考虑延伸桂花产业链,增加桂花附加值。在桂花飘香时节,通过村里致富能人带动,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鲜花,盐渍后销往沿海企业提炼香精,农户每亩鲜花能卖千余元。但是,鲜花收购仅限于“八月桂”品种,收购量不到全村所产桂花的一半。

其余10多个品种的鲜花怎么办?“鲜花最多保鲜两天。只要能解决保鲜,用途就会更广,因为鲜花的味道和功能都比干花好,价格也比干花翻几倍。同时,还可以用鲜花开发桂花醋、桂花啤酒等系列产品。”陶勋花说,“我们与有关院校开展了‘校地合作’,但一直攻克不了鲜花的保鲜难题。”

2014年,岷江村“两委”又与成都周边的食品加工厂联系,陶勋花的笔记本上先后记下了20多个厂家的联系方式。本指望着他们来村里能成吨成吨收购鲜花,可没想到的是,这些厂家只是在食品中适量添加桂花,用的鲜花量实在太少。

就这样,村里桂花树开出的鲜花,每年除了“八月桂”都被收购用于提炼香精,再就是在村里举办桂花节推出的“桂花十八宴”上当当配角,虽然附加值略有提升,但显然也不是可持续的长久之道。

怎么办?村里出资买回了烘干机,鼓励留守妇女收集鲜花烘干,制作成香囊出售。农妇杨冬华说:“去年我们就在琢磨,利用村里搭建的线上平台出售,或者拿到附近景点出售,一个香囊里装一把干花,可以卖上几十元。村里已经有二三十位妇女在制作香囊了,今年可能会批量生产。”

“香囊关键要有批量销路,总体感觉目前国内市场对香囊这种手工艺品认可度,还不是太高。”陶勋花说,“我们要想办法出口日本、韩国才行,外国人对香囊等手工艺品更加青睐,附加值才有可能真正提高。”

锯木之道

陶勋花算过一笔账,每亩桂花树每年在修枝、施肥、打药、除草、地租等方面的成本高达4000元,即使所有鲜花都能卖掉,每亩也不过收入千余元,实际上要倒亏得多。

还是要从桂花树上做文章!陶勋花和村“两委”一班人在2016年的八九月经过调研,发现温江还没有做桂花盆景的,何不把价格低迷、卖不出去的桂花树开发成盆景提高附加值呢?

陶勋花说:“桂花树在绿化工程中并不占优势,也不是城市行道树的首选树种,所以本身的销量就不大。我们把桂花树开发成盆景,走差异化道路,做‘阳台经济’,这路子行得通,这样的话,我们的桂花树就可以不再单一依赖工程绿化销售了。”

陶勋花从网上下载了江浙一带制作的桂花盆景图片以及盆景制作方法,先后召集了两次村民大会向村民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进行产业转型。

“1亩50株桂花树,本来就长得密密麻麻的,好多树的长势并不好。我们动员村民1亩锯掉30株,就是把那些生长太久、外观不好、价格不好的树锯掉,只保留四五十公分高的树桩培育盆景。这样,剩下20株形状好的,接受阳光更充足,就可以长成精品了。”陶勋花说。

那制作盆景的技术难不难呢?恰好,桂花盆景不需要复杂的盘扎技术,只需掌握断根、露根等简易操作即可,这对有几十年花卉苗木种植经验的村民来说,个个都是“一说就会”。道理说透了,但是,村民依然舍不得锯树,大伙儿担心:不锯,每棵多少能卖100多元;锯掉了,变不成钱怎么办?

为此,村里反复开会动员,干部走村入户宣传、算账,村民们逐渐明白了——桂花盆景两三年内即可成形并装盆出售,每盆一般能卖四五百元;而且,盆景年头越久,就越有古意、越有“艺术范儿”,价格会翻着筋斗往上涨。

于是,岷江村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不少桂花树都被剃了“光头”,仅残存一个个树桩。从去年9月至今,岷江村800多户村民已有七八十户为3000多棵桂花树剃了“光头”,通过造型,大多已成为半成品,明年即可陆续装盆出售。

“我原来那些树,当时心想卖得掉,结果一等再等,树没有卖出去,反而还影响了长势,好多都荒死了。”岷江村一组农户蒲国福说:“今年三四月,我媳妇去村里开会,回来给我说要锯树搞盆景,我就锯了三四十根树了,还准备锯一些。现在,地也空出来了,剩下的树也长得更好了。”

岷江村一组农户张友林说:“等个两三年,同样10公分的树,做盆景的价格要高出两三倍。”

最后,陶勋花自信地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尝试多条腿走路,相信总会找到一条适合我们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