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肉质鲜美又无刺、小孩子食用也十分安全,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那么黄鳝养殖的最大问题有哪些?

黄鳝养殖的最大问题有哪些

我国黄鳝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畸形发展影响了黄鳝产业的健康发展黄鳝养殖的利润很高。为了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回报,许多 养殖户不顾规模养殖内在规律的约束,在没有掌握过硬的养殖技 术和种质资源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强行盲目扩大规模,最终导致 血本无归,影响了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如为了获得相应数量 的苗种和伺料,对黄鳝苗种的引进、动物性词料的来源等环节把 关不严,其结果通常是购进苗种质量良莠不齐,规格参差不齐, 放养后的成活率低下;伺料质量差,供应也得不到保障,种鳝营 养欠缺,经常发病,影响了健康发育。其他生产环节技术不过 关,也会影响黄鳝的生产。

2、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目前,黄鳝苗种规模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养殖 者所购得的黄鳝苗种基本上是来自野外捕捞。钩钓捕获的黄鳝, 因嘴部受伤很容易识别剔除;药捕、电捕的黄鳝,在短时间内肉 眼不易区别,下池后7 ~ 10天内会大量死亡;网捕、笼捕的黄 鳝,若在网笼中停留时间过长,入池后死亡率相当高。 暂养期间 密度过高、水质恶化会引起黄鳝发烧、酸中毒等,入池后往往表 现类似其他病害的症状,很难进行治疗。另外,鳝苗大量捕获的时期正值高温季节,暂养与运输不当,也会造成黄鳝在下池后大 量死亡。因此,鳝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捕捞、暂养和运输方 法所决定。 由市场上收集而来的成鳝作为种鳝,很难保证黄鳝苗 种的质量。

3、驯食不彻底而影响养殖效益黄鳝在野生环境下的摄食习性为昼伏夜出、偏肉食性、喜吃 天然鲜活饵料。人工养殖黄鳝时,如果不能让黄鳝改变摄食习 性,则对养殖效果、人工伺料的利用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通 过驯食,解决黄鳝偏食活饵料的问题。黄鳝是肉食性动物,若投 喂单一的动物性饲料,会对其他词料产生厌食。如果在伺养的初 期做好驯食工作,使黄鳝摄食人工配合伺料,在今后的养殖过程 中可以用来源广、价格低、增肉率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喂养黄鳝, 对今后防病治病、投喂药饵也有好处。 此外,调整黄鳝的摄食时 间,野生黄鳝多在晚上出洞觅食,通过驯食,逐步调整投饵时 间,使黄鳝在白天摄食。黄鳝驯食的时间通常需要40天左右,有些养殖者在驯食的 中间阶段,看到有黄鳝在白天摄食,便停止驯化,其实这仅仅是 部分黄鳝对驯食工作产生了条件反射,还有很多黄鳝处在摄食伺 料的转化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4、饲料投喂不科学大多数养殖者以投喂蚯蚓、小杂鱼等活饵料为主,很少有投 喂人工配合词料。投喂小杂鱼等活饵料的黄鳝,多因营养不全 面,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加上活饵料生产缺乏连续性,时饱 时饥,会引起黄鳝自相残杀,也易诱发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 导致养成的黄鳝规格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产量低下。

5、忽视养殖水质与水位的调节和控制有许多养殖者在加注新水时,容易忽视对池水水位和水温的 调控制。池水水位过浅,容易造成池水昼夜温差大;池水水 位过深,黄鳝则要经常离开洞穴到水面呼吸空气,影响黄鳝的生长;加入的新水与养殖池中的水温温差过大,会引起黄鳝患 “感冒病”。

6、病害防治不及时病害是规模养殖中最难处理的难题,很多养殖户就是因为对 病害防治不及时而造成养殖失败的。

黄鳝养殖的最大问题有哪些

目前黄鳝养殖存在的问题

1、养殖观念的改变

在水产养殖上,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泥鳅、黄鳝是最好养的,也就是认为黄鳝、泥鳅具有耐低氧的特性,适于高密度的人工养殖。事实上,在高密度的人工养殖中,溶氧仅仅是水质条件中的一个因素,影响黄鳝养殖的因素有多种,水质方面包括溶氧、pH值、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每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另外由于高密度的养殖,个体之间的影响、排泄物的影响、分泌物的影响、病害的影响、饲料的影响、条件的影响以及管理的复杂性,都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不可掉以轻心的,黄鳝的养殖与其他鱼类的养殖一样,必须遵循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方法,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黄鳝养殖的安全生产

由于黄鳝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供应量不足,在黄鳝养殖中片面追求产量的现象时有发生,投喂饲料提高黄生长速度,在防病治病中滥用药物、加大用药量、使用禁用药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追求眼前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黄养殖业的发展。

3、生态养殖的重要性

任何一种水产品养殖技术的基础就是该种水产动物的自然生态习性,我们所推广的养殖技术就是根据它的自然生态习性总结归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成熟的养殖技术黄鳝也有它固有的自然生态习性,我们在进行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时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比如黄鳝有打洞的习性,如果在进行有养殖中底质和池塘四周留有的壤层太少,黄鳝就会在打洞时引起头部擦伤造成感染而引起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4、人工繁殖有待完善

黄鳝的繁殖技术分为自然繁殖、半人工繁殖和人工繁殖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受精、孵化率成活率都较低,加上黄鳝的怀卵量小、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黄鳍殖的种苗主要还是依靠野生种苗。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是解决黄鳝种苗供应的关键技术。

5、孵化技术有待提高

黄鳝种苗的人工化一般只有10%至20%,自然孵化率相对来说高一些,但由于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种苗孵化出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存活率也非常低,如何提高黄鳝的人工化技术,是解决黄鳝种苗生产的一个瓶颈,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柳林教授近几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种苗培有效果比原有技术提高了许多。

黄鳝养殖的最大问题有哪些

养殖黄鳝要注意什么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

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

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一般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喜栖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边的泥洞和石缝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

春季,黄鳝经过一冬的潜伏,体力消耗过大,需要大量进食,所以春季是钓黄鳝的大好时期。

夏季,气候炎热,黄鳝纷纷出洞钻在水草、石缝中、枯树底下“乘凉”,也易钓。

秋季,黄鳝开始进洞,不易上钩。

黄鳝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生殖季节约在5~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属于雌雄同体动物;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2013年5月湖州有人捕到一条36斤、1.5米长的黄鳝。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点儿“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本领,也无强有力的防御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它既无胸鳍,又无腹鳍,就是背鳍和臀鳍也退化得仅留下一点点皮褶,鳞片消失得肉眼都难看见,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一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纠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鱼类多用鳃呼吸的,可是鳝鱼却独具一格,它的鳃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细血管直接吸取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鳝鱼鲜活,必须使它保持潮湿,存放在阴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