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

近日,定海菜市场上小黄鱼多了起来,而且是金鳞闪闪,质鲜味美,成为定海市民最喜爱的海鲜佳肴。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岛人,笔者对此情有独钟。记得少年时代,小黄鱼是家乡菜。红烧、抱盐、清炖,小黄鱼豆腐汤、咸菜小黄鱼汤,都是可口的美食。据说,当年蒋介石最喜爱的食物,即为“咸菜黄鱼汤”。

小黄鱼,又叫春鱼。为什么叫春鱼?昔日,每逢清明前后,桃红梨白,杨柳抽青,春风拂面,则是小黄鱼的旺汛期。据《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载:“小黄鱼,俗名小鲜。体长圆形,侧扁,口裂大而斜,上下颌近似相等,鳔大。背面和上侧面呈黄褐色,下侧面和缘面呈金黄色。”又曰:“小黄鱼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通常栖息水深100米以浅的水域。舟山以南主要产卵期为二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舟山以北为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可见小黄鱼的旺汛期在阴历二月至四月间,即为春天的季节,故而名之。

据传,昔日小黄鱼的产卵季节,集群性很强。而从外港入内海时,小黄鱼成群结队,形成庞大的鱼群,并在中午前后能发出强大的鸣叫声。

清光绪《定海厅志》载:“春鱼,似石首而小,每春三月业海人竞往取之,名曰捉春,不减洋山之盛。”以见昔日舟山捕捞小黄鱼之盛。

不过,说起小黄鱼,话就多了。传说,东海有个黄鱼王国,小黄鱼是大黄鱼的小兄弟。按照惯例,大小黄鱼是每年立夏前后,一起从外海游入内海来产卵。但小黄鱼很调皮,有一年它提前在春天到内海看海景。谁知道,时近中午,游入近海时,小黄鱼遭到了带鱼等攻击。孤立无援时,小黄鱼被迫发出了“咯咯”的叫声。这一叫,把岸上的蛤蟆和青蛙都惊动了。于是,蛤蟆和青蛙一起叫了起来,鸣叫声响成一片。这就是舟山谚语:“蛤蟆叫,黄鱼跳”的来历。

其实,关于小黄鱼的渔谚,舟山流传的还有很多。例如“冬雪好年成,春雪好黄花”,黄花即小黄鱼,说的是春天下雪,小黄鱼会旺发。再如,“正月抲鱼闹花灯,二月抲鱼步步紧,三月抲鱼迎旺风”。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月里小黄鱼还未形成渔汛,抲鱼像闹花灯一般只是玩玩而已。二月里,小黄鱼多了起来,抲鱼就要抓紧了。到了新春三月,小黄鱼才形成旺汛,则是抲鱼的关键时刻。至于三月以后,小黄鱼的渔汛已成尾声,故有“胖胖梅童旁边货”之谚语。

黄鱼

还有,小黄鱼汛与清明也有关联。舟山渔谚:“二月清明鱼似草,三月清明鱼似宝。”“二月清明鱼迭街,三月清明鱼断卖。”意思是说,清明季节在阴历二月里,小黄鱼多得像草一般,并且是“鱼迭街”。若是清明在三月里,小黄鱼就十分稀少,或是贵为珍宝了。此外,舟山谚语中还有“清明叫,谷雨跳。”“雷响惊蛰前,夜里抲鱼日过鲜。”“谷雨到渔场,立夏赶卖场”等等,都是讲小黄鱼与时令节气之关系。

若说小黄鱼的捕捞特点,舟山也有谚语。例如:“小黄鱼困来,大黄鱼听来。”意思是说小黄鱼的鸣叫声不及大黄鱼,故而不用去听。再如:“大黄鱼要重,小黄鱼要轻。带鱼轻重要仔细忖。”这里指的是捕捞网具之轻重。还有“初八、廿三,神仙出去挈空篮。”初八、廿三是脱底“小水”,潮力较小,小黄鱼难以集聚成群。出海捕鱼,即使是神仙,捕获量也是不多的。

总之,如此丰富的舟山谚语,充分体现了旧时小黄鱼汛的回游规律、捕捞季节、潮汐及网具等特点,是舟山渔民千百年来的生产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可惜,由于近几十年来捕捞强度过大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不够重视,致使舟山的鱼类资源急速衰退。现今,舟山的小黄鱼已无渔汛可言。但是,小黄鱼仍为舟山捕捞的主要鱼种之一。

这里,有一点需作说明: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舟山的小黄鱼一年四季都有,都是一样的味道。其实,非也!我曾在有关文章中说过,海鲜与时令蔬菜一样,都有时令季节的特点。就小黄鱼而言,春天的小黄鱼,肤色最靓丽,肉质最鲜嫩,其味最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