鱤鱼

9月4日,沿着狭窄崎岖的山村公路,记者翻山绕岭,驱车40余公里,来到慈利县东北角与桃源县交界的二坊坪乡。在这高山深处,记者惊奇地发现,竟然还有一个以养殖鳡鱼为主的产业渔村双联村。

双联村位于黄石水库库区边缘,村支书杨银初指着大片网箱介绍,2007年,湖南农大教授、省科技特派员向建国来慈利县任挂职科技副县长,进驻二坊坪乡开展科技扶贫。他结合村里养鱼的习惯和基础,利用库区大片淡水资源,建立了“鳡鱼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

交谈中记者得知,因为水质好,双联村的鱼在当地最有名,卖价最高。“这种鱼肉质鲜美,越大越值钱。”杨支书告诉记者,鳡鱼营养价值极高,每斤市场价40元以上,大的可以卖到100元一斤。目前,向副县长联系外地老板,引进外来资金,当地渔民参股,已成立了养殖公司。在基地示范带动下,通过“大水面围栏梯级养殖模式”,全村建立5个鳡鱼养殖网点,有38户渔民参与其中,每户年收入3万元以上,仅这一项,全村可增收100多万元。

如何做大做强?随行的二坊坪乡党委书记苏振心有蓝图,“将完善外部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发富硒生态特色鱤鱼品牌为主,发展养殖黄颡、翘嘴鲌和斑点叉尾鱼等15个品种,建立休闲垂钓中心,力争在3至5年内,年产值达到1亿元,养殖户年直接增收2500万元以上”。

“基地已成为农大的教学点。”来自湖南农大的技术员小金告诉记者,双联村鳡鱼养殖已经成为湖南农大8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每年暑假,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都会来这里进行2个月的科研,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在这里实习半年,而他自己将长期工作于此,乡政府还特意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