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曾嫣艳)小高蹲在开禾路123号门口的摊点上,面前竹篓上静静躺着一条裹着塑料袋的黄花鱼;而在她斜对面的摊点上,二三十条差不多大的黄花鱼垒在一起,金光闪闪。外行人不知道,她鱼篓上的这条鱼一旦出手,收入得让斜对面摊点的男老板杀鱼杀到手软,因为这一条野生黄花鱼的身价就几乎是二三十条养殖黄花鱼的总和。

同样是黄花鱼,仅因出生环境不同,野生鱼和养殖鱼间的价格差异,可从十几倍到200多倍不等。20年前,一条16斤的野生黄花鱼才卖6000元,而现在起码要16万元。11月2日本报就曾报道,一名中年男子在营平市场以13000元的价格买走了一条四斤重的野生黄花鱼。

野生鱼养殖鱼价差上百倍

小高告诉记者,野生黄花鱼的价格与鱼身大小有关,越重的鱼单价也越贵。按现在的行情,规格一斤左右的,一斤卖400元,如果只有一二两重,每斤就只需70元。而如果到了4斤,每斤就能卖到3300元。养殖黄花鱼的价格就差多了,规格一斤的,每斤只需18元,几两重的每斤只需15元。

记者了解到,在开禾市场和营平市场,平时有售野生黄花鱼的,就是小高的开禾路123号摊点,以及营平市场内的古营路30号摊位和大鼓鱼店。本报11月2日报道的那条13000元的黄花鱼,就是古营路30号摊位卖出的。摊主来自海门岛,卖的野生黄花鱼在市场内小有名气。她告诉记者,家里的船从金门海域捕回的都是新鲜货,但黄花鱼也不是天天有,买鱼还得看运气。她说,眼下野生黄花鱼的价格还算便宜的,之前13000元卖出的那条鱼如果放到淡季,三四万元也有人买。

温州酒店是天价鱼大买家

“黑渣姆”告诉记者,养殖黄花鱼一般养在鱼排和网箱里,离岸近,鱼肉土腥味重;而野生黄花鱼肉质香甜,口感好,不易煮烂。她说,本地人较少买这种鱼,个人来买的一般是在厦门居住的外地人。

就在几天前,温州一家酒店向大鼓鱼店订了七八十斤野生黄花鱼。老板说,体积规格较大的野生黄花鱼,多被温州、苍南等地的酒店买走。近年野生黄花鱼越来越少,价格也炒得越来越高。大鼓鱼店20年前卖出过最重的一条野生黄花鱼,16斤卖了五六千元,如果是在现在,则至少可以卖16万元。相比之下,养殖鱼的市场就差多了。

被“土豪”的野生鱼

很多厦门人,现在宁愿买野生的小鱼小虾,也不愿意吃养殖的“名贵”鱼种,这已成为一种现象。野生黄花鱼的“土豪金”价格,其实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缩影。

野生鱼越来越抢手,当然是因为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野生鱼比养殖鱼好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海洋生态之外,天价黄花鱼还可引出另一面的思考:人们对养殖鱼的品质和安全,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信心?

实际上在很多国家,消费者更加信任人工养殖的质量,因为养殖的很多环节是人工可控的。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养殖鱼却往往意味着土腥味重、脂肪含量高、口感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养殖条件差造成的。比如养殖使用网箱,鱼的密度太大,还有些不良养殖户使用避孕药、激素给鱼“加料”,让一些市民对养殖鱼敬而远之——天价黄花鱼拷问的,其实也是水产养殖的质量和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