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养殖大黄鱼过去因大腹便便被戏称为“老板鱼”而乏人问津,嵊泗蓝海洋生态养殖公司采用“瘦身术”养殖大黄鱼,使其体形修长,肉质更接近野生大黄鱼,价格要比福建、象山等地的养殖大黄鱼高出一倍。蓝海洋公司总经理柴国良介绍,上月底,公司已把该项技术作为产业化示范项目向省里申报。 

柴国良介绍,传统的网箱养殖大黄鱼,放养密度高,全程依赖人工投喂饵料,大黄鱼吃多动少,体内油脂含量高,影响品质。 

要让大黄鱼瘦下来,就先要让它感到饥饿。从2007年开始,蓝海洋公司改良大黄鱼投喂饵料的方法:原先是每天喂两次,现在是每天喂一次,等到快要销售时,改成两天喂一次。饵料也改成了鲜活小杂鱼,增加大黄鱼摄食难度,从而加大运动量。今年,蓝海洋公司又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形成了海水养殖大黄鱼肌肉品质评价体系、大黄鱼的养殖补偿机制等一整套养殖“瘦身术”。 

嵊泗海域水质优良、流速快,这也为养殖大黄鱼“瘦身”提供了良好条件。半放养的大黄鱼生长在嵊泗外海海域,水深20米至50米,大黄鱼活动空间有 3000 立方米左右。养殖区域内平均潮水流速达到每秒1.2米,而浅海区域只有每秒0.6米的潮水流速,半放养大黄鱼在湍急的潮水中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因此不会像浅海养殖大黄鱼那样猛长脂肪。 

近两年来,蓝海洋公司大黄鱼销售量在70吨左右,产值300多万元。“大黄鱼‘瘦身’后,重量降了,价格升了,该公司养殖的大黄鱼价格要比福建、象山等地的养殖大黄鱼高出一倍。”柴国良介绍,相关部门和专家多次检测后认为,蓝海洋公司引入“瘦身术”养出的大黄鱼色泽、口味等各方面均接近野生大黄鱼,为目前国内养殖大黄鱼中品质最好的。 

柴国良表示,如果大黄鱼“瘦身”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得到省里批准,必将带动全市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