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鹧鸪:体长30厘米,是中等体型色彩浓艳的山鹧鸪。头顶褐,眉纹白,胸部具宽阔的栗色环带及喉近白为本种特征。眼周裸皮红色,耳羽黄棕色。雄鸟额白,头顶棕栗,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
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平常时期:四川山鹧鸪在领域内发出各种鸣声。鸣声酷似“HO-WO, HO-WO”,受惊时边跑边发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鸣叫。是中国的特产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分布在四川中部的几个县境内。
形态特征
四川山鹧鸪雄鸟体长29-32厘米,体重350-470克。前额白色,头顶栗棕色。眉纹和两颊黑色,耳羽栗色。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纵纹。上胸和两胁灰色,杂以栗斑。胸部的栗斑连成一大块栗色的胸带。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绿色,具4-5道黑色横斑。
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上喉淡黄色,具卵圆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锈栗色纹。
虹膜灰褐色,嘴黑色,腿、脚赭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10-470g,♀350-380g;体长♂303-320mm,♀285-295mm;嘴峰♂18-21mm,♀18-19mm;翅♂148-158mm,♀143-145mm;尾♂68-74mm,♀64-71mm;跗蹠♂40-44mm,♀37-40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机警,善于藏匿。在地上奔跑迅速,受惊后常静伏不动或以奔跑逃避敌害,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但飞不多远又落下,很快钻入草丛、灌丛或竹丛中逃跑。通常在林下落叶层较厚的地方刨食。主要食物有栎、胡颓子、悬钩子等。白天常在地面上觅食,夜间在竹枝或灌丛上过夜。
在繁殖期,领域内最常见为单音节鸣声,鸣声持续时间长;其次是双音节鸣声,持续时间一般;最后是多音节鸣声,持续时间较短。但是警戒鸣声除外,因为警戒鸣声的持续时间长短与外界干扰和天敌压力有关。四川山鹧鸪在繁殖期一旦领域确定,雄性在领域内鸣叫,用以警戒和保护领域不受干扰,防御同种和在资源利用上有竞争的异种个体进入领域,从而保证整个繁殖期内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求偶鸣声可以使雌体容易定位雄体位置,提高配对率。研究中录制四川山鹧鸪的一种频次较快的求偶鸣声,在不同领域内回放,发现均有雌体向鸣声方向靠近的现象。雄性上树前后,下树前后均发出单音节和双音节啼叫声,犹如雄性公鸡。
分布范围
没有亚种分化。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分布范围极狭窄,迄今仅发现于中国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马边、峨边、沐川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