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阡县认真贯彻执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丰富基因库”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法规,严格管理,强化宣传,建设生态,有效地保护泉水鱼、鳜鱼等珍稀、名贵及野生土著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维护了生态环境平衡。
泉水鱼、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石阡县境内,跨龙川河和包溪河两条河流,水域总面积503.4公顷。该保护区以甘溪乡大川洞至汤山湾塘河段和坪山乡包溪尧上至中坝黄毛河段为核心区;以汤山湾塘至荆竹河段为实验区,涉及甘溪、汤山、坪山、中坝等乡镇,以泉水鱼、鳜鱼、鲤鱼、鲫鱼、小口白甲、黄颡鱼等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2012年9月,被贵州省农委批准为第四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2年12月被农业部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严格管理,为保护区撑起“保护伞”
石阡,优越的地理条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明显的季风气候,缔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坚强的天然屏障和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然而,随着该县境内河流梯级水电站的陆续建设,水位提升,阻止了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繁殖,原有的许多珍稀、名贵鱼类资源量大大减少,溯河洄游种类已经消失。
为减缓和控制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逐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努力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稳定、水产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石阡县根据《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法”的原则,依法对保护区“两河”的电、毒、炸鱼和非法捕捞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特殊管理,使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龙川河、包溪河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强化宣传,为保护区搭建“高压线”
在保护区内,沿龙川河、包溪河两岸订桩确界,竖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界碑”共42块。在保护区的坪山尧上、国荣楼上旅游景区,甘溪红岩、中坝河口涉水村寨和人流密集处建立渔政警示牌。利用石阡手机报、石阡报、石阡电视台等媒介以及新闻宣传专题片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正式界定保护区范围,有计划地开展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强化特有水产种质资源的宣传,有力保护濒危水生动植物,维护优美的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更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自然风光,让保护行动融入大自然,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举措。
建设生态,为保护区提供“向心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县龙川河流域特有泉水鱼、鳜鱼等水生野生动物受过度捕捉、栖息地遭到破坏和水质污染等因素影响,个别物种已濒临绝迹,一些原本常见的光唇鱼、野生鲫鱼、小口白甲、黄腊丁等地方水域特有的水生物种也大为减少。为抢救性保护一批石阡水域特有种类的水生物种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地,该县对县域渔业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科学定位,形成资源考察报告和保护区规划建设报告,经过省级和国家级专家评审,被批准建立龙川河流域泉水鱼、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甘溪乡地袍渔业资源管护村”模式为样板,对泉水鱼、鳜鱼等水生野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栖息地,以及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实施全面保护,全面推开,形成“以保护区为圆心,辐射全县天然水域”的保护网,并积极开展增殖放流、产卵场生态环境修复、渔政执法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恢复保护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有效地保护了全县水产资源的稀有性、特色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