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

一、人工引种  

人工引种是饲养者从已经饲养成功的养殖户或养殖场(基地)购买种蚂蟥的一种措施。在引种时应慎重选择品种,要严格挑选符合中药材标准的种类进行饲养,减少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饲养最广泛的是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茶色蛭。但不管选用哪一种水蛙进行饲养,都要对原饲养场进行调查分析,并与自己已建好的饲养场进行对比,得出是否适合饲养的结论。在个体选择上应注重选活泼健壮、体躯饱满、体表光滑、既有光泽又有弹性的个体。健康的体躯不但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繁殖力也旺盛。引种时,最好从就近单位选择优良品种。如从外地引种,最好和有关科研部门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指导和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野外采集  

(一)采集的环境和时间  

任何一种动物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生活环境,脱离开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或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便会造成大量死亡,甚至灭绝。蚂蟥的生活环境,也是经过长期的演化、遗传和适应才固定下来的,因此应根据蚂蟥的生活习性去采集。采集的环境场所,就是野外蚂蟥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水流相对较大的地方等。采集的时间最好是在蚂蟥的活动高峰时期,如上午8~10 时,下午4 ~ 6 时。  

(二)采集的方法和使用工具  

采集蚂蟥的方法和工具有多种多样,应做到随机应变,自行选择和创新。一般可采用人工直接采集与食物引诱采集两种方法。用食物引诱,是一种节省人力及时间的采集蚂蟥的方法,它是按照蚂蟥的活动季节、生活规律、活动时间和吸食习性设置诱捕器捕捉。根据医蛭喜欢吸食脊椎动物血液的习性,可用大牲畜的干骨头,沾上鲜猪血(茶色蛭应用牛血)引诱,当大量的蚂蟥爬到骨头上时,可用鱼网捞出骨头,使骨头和蚂蟥分开。当然用食物引诱宽体金线蛭时,则可用软体动物的身躯作诱饵,当大量蚂蟥到达后,可用鱼网捕涝。  

三、选优去劣  

无论是引进优良品种饲养,还是在野外采集野生蚂蟥作为种源,都有个选优去劣的问题,尤其在饲养过程中,选优去劣更显得重要。人工饲养蚂蟥,实际目的就是对蚂蟥进行再生产,即得到大量的繁殖后代,获得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人工饲养蚂蟥,要想获得高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优良的品种是关键,是内因。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蚂蟥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在采集到的大量蚂蟥中,它们的健康、发育状况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必须通过挑选适应能力比较强、生长快、产卵率高的优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四、采集蚂蟥的卵茧进行人工孵化  

采集蚂蟥的卵茧一般在每年的4 月中下旬,在水沟、河边、湖边等潮湿的泥土中,发现有1.5厘米左右孔径的小洞后,可沿小洞向内挖取,即可采集到泡沫状的蚂蟥卵茧。在采集卵茧时要十分小心,不要用力夹取,否则会损伤卵茧内的胚胎。采集到的卵茧应及时轻放到孵化器内。孵化器可采用普通的塑料盆、盒等容器,规格大小应视放卵量的多少来确定。在孵化器内先放一层1~2 厘米厚的沙泥土,沙泥土的含水量在40 %~50 %之间。将卵茧有小孔的一端朝上,整齐排放在孵化器内,表面再盖一层潮湿的纱布或几层纱布,以增加孵化器内的湿度。在孵化器的外面,用塑料袋(可用食品塑料袋)包裹严实,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这样经过20 天左右可自然孵化出幼蛭来。通过采集蚂蟥的卵茧进行人工孵化,也是大量获取种源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五、采集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采集和引种记录  

野外采集蚂蟥时,要随身携带记录本,凡是与采集有关的事项,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例如,采集的时间、地点、水域、周围环境等。采回来的蚂蟥经选优后如作为种蛙饲养,便可参照记录为其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通过记录还要掌握野外蚂蟥的发生数量和世代发生规律,以便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二)消毒处理  

无论是引进的种源,还是自野外采来的种蚂蟥,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感染疾病,造成前功尽弃,甚至全军覆没。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 .隔离饲养 将新引进或自野外采集来的种源,放入单独的饲养池中,经过观察几天后,如无死亡或厌食、打蔫、体态变暗、失去光泽和弹性等现象,排出的粪便正常,确认无病态现象,便可放入正常的饲养池或和其他蚂蟥混养。  

2 .药物处理 在放入隔离饲养池之前,应用0.5%~1%福尔马林消毒溶液,将蚂蟥清洗一遍。也可用其他消毒液清洗,其目的就是消灭蚂蟥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