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统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20年前。

1995年10月17日,《健康报》刊登了读者吴某撰写的一篇题为《给蚂蚁热降降温》的来信,称浙江余姚农民沈某某既不懂医又不知药,擅自生产蚂蚁粉,还称可以治疗乙肝等疾病,是误病害民。

那一年,花甲之年的沈汉统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

沈汉统之前半生漂泊,十几岁就到南京的一家杂货店做学徒,解放后回到余姚,后来到宁波读书,学的是会计,毕业后先后到慈溪供销社、粮管所工作,后到泗门粮管所,这工作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年代,不但是铁饭碗,还很吃香。

偶然的一个事件改变了沈汉统的职业生涯。

当时粮管所有个工人受了外伤,吃一种叫地鳖虫的偏方药,效果甚好。生性好奇的沈汉统观察到,粮管所的仓库周围,有很多这种地鳖虫,于是他有了养殖地鳖虫的念头。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40多岁的时候,沈汉统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辞掉了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的粮管所工作,“下海”养殖地鳖虫。因为这次尝试,他成为余姚泗门当地最早下海从商“吃螃蟹”并先富起来的人之一。

随着养殖的成功,沈汉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80年的《浙江日报》曾有一期的头版头条位置给了这位普通的养殖人。之后他先后出版了几本介绍养殖技术的书籍,并尝试扩大养殖的种类。除了地鳖虫外,他还养过长毛兔、水貂、全蝎、毛丝鼠等10多种动物,事业的巅峰则始于他60岁开始养殖蚂蚁。

那一年,他在《浙江科技报》上看到一篇介绍蚂蚁的文章,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专程跑到上海、杭州、北京的图书馆找资料,继而跑了全国20多个省市考察蚂蚁的种类,寻找可养殖的蚂蚁,还特地拜访了当时很火的东北食蚁长寿老人姜长文。

蚂蚁的养殖从家里开始,然后扩大到野外。四明山里的黄蛇山就是他当年养殖蚂蚁的基地。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养殖蚂蚁的绝佳地方。

蚂蚁养殖成功后,沈汉统又陆续开发了蚂蚁酒、蚂蚁粉等保健品,并取得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的批文等。

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人民日报》、央视、浙江电视台先后多次留下他的身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还特意赶到他所在的四明山养殖基地拍摄《蚂蚁的价值》科教专题片。一时间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名副其实的“蚂蚁大王”。

这一切,因为一篇报道的出现而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