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我国常见品种有皱纹盘鲍,产于我国辽宁、山东、江苏北部沿海;杂色鲍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鲍是久负盛名的珍贵食品和药材,现在仅依靠自然资源已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我国各产鲍海区已由自然采捕发展到移植和养殖。

  一、经济价值

  鲍的贝壳可人药,称为石决明,其性味平成,具有乎肝熄风、潜阳、除热、明日、通淋的功效,主治头目眩晕、虚劳骨蒸、青盲内障、高血压、吐血、淋病、胃酸过多、失眠等病症。此外,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可以鲜食或制成罐头和鲍鱼干。每百克鲍鱼含蛋白质19克、脂肪3.4克、碳水化合物1.5克,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它只有一个贝壳,卵圆形耳状,由石灰质构成,较坚厚,贝壳螺旋部只留痕迹,占全壳极小部分,成体多被腐蚀,有珍珠光泽。大部分贝壳是体螺层,壳口很大,靠近体螺层边缘有一列由小渐大、排列整齐的突起和壳孔。皱纹盘鲍,盘大,有壳孔4—5个。杂色鲍则有7—9个(又称大孔鲍)。壳子L是的排泄、生殖和呼吸的孔道。壳面粗糙呈深绿褐色,常附生红藻苔藓虫和石灰虫等,生长纹明显,贝壳内层具有珍珠光泽,银白色,带青、绿、红、蓝彩色交织。壳口与体螺层等大,雌雄外形上无显著差异,躯体全部由柔软的肌肉组成,头部于身体前端,较小,背面两侧各有一细长的触角cyone.com.cn/,腹面的足部肌肉非常发达,几乎占体重一半,扁平状适于爬行或吸附,也是食用的主要部分。背部有内脏囊,身体背部还披一层薄膜,称外套膜(图6)。

  (二)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鲍在自然海区一般喜好海水澄清,透明度5米以上,盐浓度较高,潮流通畅,生有海藻的礁石地带。分布于水深几米或几十米处。鲍白天常群集在一起不动,晚上缓慢爬行觅食。受惊动时,其足的吸附力变得很强。鲍的幼体处于浮游状态,受潮汐影响,环境变化大,成鲍移动范围不大,相对环境稳定,但季节水温变化对其有所影响,如冬季水温低,其向深水移动;春夏水温高,则向浅水移动,要求冬季海水不能结冰。

  2.食性

  鲍食物的种类随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出膜后的幼虫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生存,一直持续到面盘幼虫初期。面盘幼虫后期,经常栖息于基面上才吞食少量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物碎屑,发育至围口壳动体后,借发达吻部的活动,以舐食的方式从基面上获得较多的单细胞藻类为食。

  动体进入底栖生活后,一般都以容易消化和便于吞食的底栖硅藻为食。常见的有:舟形藻、角刺藻、卵形藻等。成鲍摄食的海藻有海带、裙带菜、鹅掌菜、马尾藻类、点叶菜、幅叶莱、萱藻、石花菜、江篱角叉藻、钩仙菜、浒苔、海松和一些底栖硅藻等。对同一种海藻,鲍喜欢吃幼嫩的。

  3.繁殖和发育习性

  繁殖期因生长地区及鲍的种类而异,持续时间也不一致。如福建、广东一带的杂色鲍,多在3—6月,而辽宁的皱纹盘鲍是7—9月初。发生后一周年壳长3厘米的子体,用人工诱导法可排精,并具有授精能力,壳长5—6厘米以上的个体,全部是性成熟的个体。

  鲍为雌雄异体,比例基本1:1,精卵在海水中体外受精。鲍产卵都在夜间,雌鲍采用喷射的方法将卵从壳孔射到水中,精液则从雄鲍的壳孔中慢慢溢出,呈白线状,然后扩散成白色烟雾状。

  鲍的胚胎发育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初期胚体发育、担轮动体、面盘动体、匍匐动体、围口壳动体、动鲍。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环境对鲍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之间个体差异十分明显,甚至可相差一倍以上。以下几个因素与其摄食、生长有密切关系:

  (1)水温

  皱纹盘鲍在7℃以下时,摄食明显下降,很少活动,在10.9℃水温下,以裙带菜为饵料,月增重12.8%,20.3℃则为32.1%,其最适温度为15—20℃

  (2)光照

  皱纹盘鲍的担轮动体和初期面盘动体具有趋光性,随个体发育,趋光性逐渐不显,从围口壳动体起,壳长0.4—4毫米,它不分昼夜进行摄食,当生长至4—5毫米以后明显改变了趋光现象而转为避光性,和成鲍一样,摄食多集中于夜间。

  (3)相对密度

  皱纹盘鲍的面盘动体和出现壳孔后的动鲍在相对密度1.018以上的海水中能正常生活,相对密度1.016时出现麻醉现象,两天时间可死亡,相对密度为1.U14时立即麻醉,并相继死亡。

  三、人工育苗

  (一)升温促熟

  黄渤海区的皱纹盘鲍的自然产卵期在7月下旬后开始,如利用自然成熟的种鲍采苗,到当年]1月中旬,动鲍平均个体偏小,海上越冬成活率低。另外,7、8月份采苗,因培育水温已超过20℃,底栖硅草饵料繁殖缓慢并容易脱落,动鲍前期培育饵料难以保证,通过种鲍催熟培育,提前采苗,对解决这些不足,提高釆卵效果有好处。

  升温培育需要的设备有:采暖设备式的培育室、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作为培养池,有电加热设备或锅炉的预热水池,亢气设备。

  根据产卵量推算,每平方米釆苗水面培育壳长7.5—8.5厘米的雌鲍0.5个即可满足需要,雄鲍量按雌鲍的五分之一留用b种鲍升温促熟应在采苗前两个半月开始,有效积温才能达到要求。

  培育方法:每立方米水体收容80个左右种鲍,应装入网箱中吊养。网箱底铺设黑色波纹附着板。以每天递增2C的速度由自然水温渐升至20C,之后保持恒温。每2—3天投喂一次新鲜裙带菜或海带,日喂量在20%体重左右,每天全换一次新鲜海水,新海水需先预热,温差不宜超过±1.5℃,换水时移动网箱即可。培育过程中要保持不小于100升川、时·立方米的充气量。注意事项:水温不宜超过20C,经常清除残饵。

  (二)采卵

  1.种鲍的选择

  优良的种鲍易于采卵,孵化率高,胚体发育良好,选择种鲍的条件是:杂色鲍壳长6厘米以上,皱纹盘鲍体长8厘米以上的健康个体,性腺外观极为丰满,包住胃和肝脏的绝大部分,基部突出于壳缘,末端由于充满了生殖腺而变成钝圆。

  2。催产

  采用暂养自然产卵也是可以的,但一般都要用各种手段刺激种鲍催产,常用方法有:

  (1)紫外线照射海水法

  本法原理尚不清楚,但诱导产卵率可达100%。选用流水紫外线杀菌灯较为方便,如使用一般石英紫外线杀菌放射管(30瓦),则要采取绝缘措施,接线柱加绝缘引线,再用环氧树脂密封。将安好的杀菌灯放于水槽中,向槽内注入23℃新鲜过滤海水,水位超过灯管一定高度便可开灯照射,照射量一般在300—500毫克/小时.升就可以了,根据灯的功率和照射海水体积可决定照射寸间。

  采卵最好在上半夜进行,种鲍在进入紫外线照射海水之前,先进行阴干刺激,效果最好,方法是将鲍足部朝上,敷盖一层清洁潮湿纱布,在室温;下阴干1小时左右。

  为方便操作,采卵槽不宜过大,在无专用产品情况下,用市售30升聚乙烯面盆即可。采卵时雌雄分开,一个或数个放人采卵槽,注入紫外线照射海水,1小时之内,除少数外,多数个体不能产卵,这时应更换——次紫外线照射水,不多久种鲍即可大量排精产卵。雄鲍排精快,因此诱导时间可以比雄鲍晚0.5一1小时,以保证人工授精时精子有足够的活力。

  (2)过氧化氢法

  本法较为简便省事,无需专用设备。

  用市售过氧化氢(H202含量30%)试剂或医疗清毒用双氧水(H202含量30%)均可。配制浓度为4摩尔,即向一升海水中加30%过氧化氢0.3毫升。

  采卵时用塑料窗纱制成的网袋分别盛装选出的雌雄鲍,浸入配好的过氧化氢海水中半到1小时,取出用海水冲洗干净,分放采卵槽中加23℃左右新鲜海水,1小时内即可排精产卵。

  3.人工授精

  在20℃以上水温时,必须于卵子产出1小时内完成人工授精。授精时最好先对卵数量和精液密度定量,试验表明,按每个卵1500个以上精子或每毫升30万个以上精子加入精液受精率最高,浓度过高,易出现卵膜破裂,过低则受精率不理想。但生产时往往来不及测量,采用边产卵边加精液的方法。受精及时,卵活力也强,只要用量掌握大体得当,效果也很好。

  (三)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培育

  1.洗卵

  主要是利用卵子相对密度大于海水相对密度的特点,用海水泡洗,去掉水中及受精卵周围的多余精子。方法是:将采卵槽加满新鲜过滤海水,水温最好不低于20C,静置20—30分钟,卵充分下沉后采用倾斜采卵槽的方法将上层清水倒倬,重新加满水,一般重复5次以上,洗卵后到幼虫上浮前每小时换水1次。

  2.孵化和选育

  通常在采卵槽中直接孵化即可,正常情况下自卵受精至孵化出担轮幼体上浮水面需13小时,动体上浮是因其有趋光性,利用这个特性,可把成活的动体选择出来,把动体和海水一齐倒人另外的水槽中,剩下的底液还可以继续选育。扭轮动体期的选育,不可使用布质网箱浓缩,易造成机械损伤,进入面盘动体期可用布质网箱换水。

  注意事项:动体浮游期不必给饵或给一些单细胞藻,动体需经常换水,新换海水必须经过过滤。水槽也需刷洗,保持清洁,换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动体的机械损伤,有条件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测量海水的含氧量、pH值、溶解氧、可溶性有机物和硫化氢含量等,以保证动体的正常生活。

  (四)附着和幼鲍培育

  1.饵料板制作

  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或透明塑料、有机玻璃制成的波纹板(剪成带状,波纹状缠在支撑物上)皆可。使用前用0.5%氢氧化钠浸泡两天,然后洗刷除净药液后待用。

  底栖硅藻可采白岩碓上或室内培养池的池壁上,经过显微镜检查、选择小型的舟形藻、角刺藻、卵形藻等,采集藻种时应注意不要混入大量绿藻。

  接种时间应在采苗前一个半月到2个月前开始,搭接合适的架子,使饵料板水平地置于池中,排列整齐,注入滤过的海水,藻种经过滤后也倒人接种池,经充分搅拌后静止,让其自动接种,第二天将板反转,如此进行接种。接种后进行疏散,并将饵料板垂直放于架上,并在池中补充营养盐。营养盐包括尿素1.2克、磷酸二氢钾22克、硅酸钠24克、柠檬酸铁24克,加入淡水500毫升制成母液,按池水每立方米施母液100—200毫升,每周换水1次,换水后应按标准补充营养盐。

  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经常变换饵料板方向。光线不宜太强,及时捕杀桡足类害虫。

  2.匍匐动体的附着

  动体从浮游期进入匍匐期的时间,以20℃时计,约在上浮后52小时需做好准备,包括预热海水和冲洗饵料板,除去害虫和杂藻。

  饵料板置池中,离水面10—20厘米深处,动体的投放量依板的面积确定,在每立方水体使用饵料板22平方米的情况下,面盘动体的投放量在4—5万,如果密度过大,则生长缓慢且成活率低。入池后应减少光照并进行充气,保证附着均匀。

  在动鲍附着生长前期,要注意施肥和换水,为保持饵料硅藻的增殖,附着一周后,每天结合换水进行施肥,按每立方水量加10—20毫升母液的量施人。换水时应考虑到幼体附着尚未完全固定,溢水口应采用过滤装置、防止动体流失。另外还要注意及时杀灭害虫、监测水情和生长状况。

  3.转入网箱流水平面饲育

  日本养殖业以前在幼鲍壳长6—7毫米后转入网箱饲养,动鲍个体较大,底栖硅藻饵料难以满足需要,现在认为鲍的第一壳孔形成期(1—3毫米)是转换食物的关键时期,日本养殖试验表明,用冷冻裙带菜切成适当的藻片投喂,得到了成活率为88%的良好效果,而且生长速度更快,因此在壳长3毫米时即可移入网箱饲育,幼鲍较大后喜欢避光隐居,因此要采用黑色附着平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玻璃钢和聚氧乙烯波纹板,板上钻有一定数量孔洞,便于动鲍爬行,波纹板装入网箱饲养,此时应改用流动海水代替定时换水,流量应大于饲育水体的7倍,溶氧量不低于3毫升/升,具体措施有:

  (1)幼鲍的剥离

  幼鲍由饵料板向网箱过度,网箱饲育期间个体选别,从室内向海上过度等,均需剥离,有两种常用方法:

  化学麻醉剥离法:用海水配制的1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或20%酒精溶液都可使幼鲍失去吸附力。在盛有药液的水槽内铺上尼龙绢布用以盛接剥离下来的幼鲍,将饵料板连同附着的幼鲍浸入药液内,1—2分钟后幼鲍举起贝壳并在原地扭动,这时振动饵料板或用人造海绵轻擦就能使其脱落,剥离的幼鲍要尽快取出冲洗,不要超过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