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细菌性红体病、白斑病、红胃病、软壳病、纤毛虫病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对养殖危害较大也是死亡较严重的是白斑病,为此,笔者针对所发生的病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所采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发病情况

自6月下旬开始陆续发生,最初发生体长在6-7厘米时,到7月15日体长4厘米也出现病情,整个发病池中最个体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较高传染较快的是池水较浅、投喂不足、清池不彻底和池水消毒不及时的池塘。

二、症状

养殖虾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有的肠胃发炎、明显肿胀,病虾大多空胃或残胃,粪便散落,检测网及池边食场粪便明显减少。行动迟缓,弹跳无力,水面漫游或静卧池底,体色微红或灰白色。

病虾肝胰脏肿大、鳃丝肿大、血淋巴液长时间不凝固,濒死虾甲壳变软,头胸甲易剥离。

显微镜下清楚可见病虾甲壳内面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呈重瓣花朵状,花纹较清楚,特别在头胸甲上十分清楚,肉眼可见。早期如同重叠的豆瓣初开或豆点状,如水质恶化,病情不加以控制,会很快扩大,形成花瓣状。

三、发病原因

经过对发生该病的几个虾池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认为主要致病因素为:

1、虾苗自身携带病毒。在池水恶化及病菌侵袭时而引发致病;

2、清池不彻底。特别是养虾老池或养鱼池,底泥较多,以后则随水温升高而引发;

3、水源不足或池塘渗漏,使池水处于长期老化或不稳定状态,甚至消毒不及时,而导致发病;

4、投饵不足或投喂劣质饵料。对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诱发细菌及病毒病;

5、放苗密度过大,致使发病快,传染率高。

四、治疗方法及效果

1、首先稳定水质,由于对虾发病,一般情况下池水不能有较大的波动,让病虾在较稳定的水质中生活,不受水质变化的刺激。

2、水体消毒。池水及时进行消毒,要使用对虾刺激性小的药物,如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敌菌毒等。每1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用药交替使用。

如池水老化,消毒3天后可适量加入沉淀池消毒水,没有备用水池的,可采用养鱼池水进行消毒后利用水面上层水,每次加水3厘米左右。在透明度过低时,消毒用药选用季胺盐络合碘等对藻类有一定杀灭作用的药物。逐步调整水质到清新无毒。

3、投喂药饵

(1)、药饵制备:在加工和制作药物饵料中,中草药要进行微粉或购买市售粉剂,开始是人工拌药包膜,后因投饵量较大加工中草药饵。如包膜效果不好,可将中药煎煮或热水浸泡后同其他药物一起喷拌。加工和拌饵都选用优质原料和优质饵料。

(2)、投喂:发病期全天投喂药饵,待病情减轻或痊愈后减少药饵投喂次数。中药每半月一疗程,视病情状况,进行品种凋剂或加减。西药9天为一疗程,为减少抗药性和副作用,每5-7天进行交替或增减用量。发病期间因病虾体质较差,不能正常脱壳,生长缓慢。视正常摄食、体质较强而脱壳缓慢时可加入对虾脱壳素,促进脱壳生长,减轻疾病。在脱壳后或不定期检查病情状况,及时对症治疗。

(3)、药物:中草药有大黄、黄芩、甘草、板蓝根等,中药具有广谱消毒杀菌、增强免疫力、提高饵料营养价值、副作用小、毒性与残留时间短等优点,会起到某些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为加快疾病治疗,前期拌饵加入诺氟沙星、恩诺沙星、聚维酮碘等。同时加入2%-3%高稳Vc。

自6月下旬对30亩、两个8亩和一个7亩的4个发病池进行厂试验性治疗,投药后病情逐渐减轻,已安全渡夏,到中秋节(9月16日)出池,生长良好。

五、问题与讨论

1、一般养殖户出现发病或死虾时才发现病情,开始冶疗,没有预防意识,延误病情和治疗时间。有的发现病情后急于治疗,跑遍各个诊所和药店,不同程度地乱用药物,致使虾受刺激而病情加重,又加大养殖成本。

2、养殖户一般缺乏一定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对于病毒病更加缺乏早期诊断和预测。到目前,对虾白斑病毒病尚未见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3、利用西药见效快和中药药效持久的特点,制备药饵。虽然2005年在试用中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在今后的虾病预防和治疗中,如何更好地配制中草药物和药物饵料,还有待于养殖工作者和水产技术人员进行广泛开发和深入研究。

4、新的养殖户在决定放养前,应对自己池塘的水源、水质、底质以及苗种选择和?撤椒ǖ?进行详细了解和咨询学习,以免造成浪费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