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青蛙多被当做药材使用,有滋补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青蛙、牛蛙等蛙类。原来青蛙的肉胆固醇低、蛋白质高,非常适合减肥的人食用,而且青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青蛙养殖发展前景如何?青蛙养殖管理方法。        目前养殖青蛙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青蛙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黑斑蛙,由于其具有摄食活饵的特点,传统养殖中均需培育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进行投喂,工作强度大,产量低,养殖成功率不高。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蛙品种出现,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

  青蛙养殖模式有哪些?

  青蛙可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常见的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养殖池均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养殖池四周需设置隔离网,上空架设防鸟网,以防逃和防老鼠、蛇、鸟类、黄鼠狼等天敌。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蛙菜、蛙鳅、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青蛙的养殖模式目前尚无一定标准,养殖户均根据自身条件在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和方法。青蛙每年繁殖一季,一般每年的惊蛰前后结束冬眠出洞抱对繁殖,经2个月左右的蝌蚪养殖期变态成幼蛙,再经2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达40克以上即可上市销售。销售时间可持续至青蛙冬眠,由于春节前后青蛙价格很高,有的养殖户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冬天挖掘冬眠的青蛙上市销售,可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

    青蛙养殖发展前景如何?

    日益增长的食用需求和逐渐减少的野生青蛙都促使了青蛙养殖的兴起:前几年许多餐馆都会收购野生青蛙、牛蛙,但是随着青蛙美食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青蛙肉的认可,野生青蛙牛蛙的数量锐减,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平衡,国家颁布了保护养生青蛙的法律法规,这也更加推动了青蛙养殖的发展。

  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药用于一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开展青蛙养殖,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天然野生资源的恢复,因此青蛙养殖具备一定的市场和产业前景。

  如果按一亩地可以养殖1000公斤青蛙,以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计算,一亩有3万元的产值,再加上还可同时生产些无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和绿色水产品,一亩产值可达3.5万元,属于高效生态农业。据测算,露天养殖建蛙场和青蛙饲料(从蝌蚪到成蛙)每亩投入仅需1.5万——2万元。

  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迅速扩大,青蛙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行情变化剧烈。据调查,2015 年青蛙的塘边价达到了50 元/公斤,2016年7月亦保持在此价位,但随着青蛙大量上市,2016年下半年价格一路走低,塘边价降至25——30元/公斤。2017年春节期间则回升至50元/公斤左右。要维持青蛙市场的稳定,一方面需要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另一方面则需开展青蛙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开发蛙油、熟食产品等提升效益。

    青蛙养殖塘头管理注意事项

  1、产卵母蛙死亡处理

  近期为产卵高峰期,但在很多蛙池发现仅仅母蛙死亡,且无明显外伤。对于这种母蛙产后现象,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主要在于预防。而预防主要在于产卵前的精心培育,饲喂高蛋白饲料并保肝护胆提高免疫力。

  2、异常水体处理

  由于蛙池又藕田改造而成,荷叶水草筑堤腐烂后析出红黑色物质影响水色,腐质层遇晴天上浮漂一层膜,建议先改底解毒,后把红黑色水体全部换掉。

    青蛙养殖养殖池的设计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产卵池:有中央池和沟畦池两种。中央产卵池的墙壁以水泥板、网类或砖砌均可。高90厘米,设在大池在中央,面积按需要而定。陆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其上放掩蔽物,如木板或稻草,并种花草或设葡萄架,以遮荫。5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35-40公斤。 沟畦池是以宽8.4米、长10米、高1.1米为一间接的产卵池。池里挖平行沟畦,相间120厘米,沟里放水,水深10-15厘米。畦上每隔30厘米放置一块掩蔽木板,木板高9厘米,长、宽各70厘米,板上覆盖稻草,使之阴暗凉爽。板缘下方的地面,挖一浅沟,使种蛙进入栖息。中央产卵池及沟畦产卵池均先铺下细目网,产卵后,将网连卵块一起提起,移至孵化池孵化。

  孵化池:为便于观察蝌蚪,用砖砌的水泥池最好,高40厘米、宽120厘米、长300厘米左右,并设注排水口,以便注排水,控制水温和水位。池上架设凉棚,以防午间阳光直接曝晒。孵化池的水要清洁干净,进行消毒,以提高孵化率及减少病害。

  蝌蚪池:可用砖砌或挖泥池。砖砌的蝌蚪池一般高60厘米,宽120厘米,长400厘米,水深20-25厘米即可。泥土地边用黑色塑料布铺上,以便清洗池底,并能吸收阳光增设水温,促进蝌蚪生长。蝌蚪池也可为长方形水泥地,其池壁抹水泥,池底留泥土,以4×6平方米为一单地,池壁有一定斜度,设排水孔,水深50厘米。内养水葫芦,外围竹箔防敌。蝌蚪将变态时,放入布代或集蛙盒,供变态的幼蛙荫凉掩蔽及栖息。捕捉时利用手网,慢慢地自水中向上连盒一起捞起。集蛙盒高5厘米,长、宽各20厘米,用两块薄木板,在它们四个角间钉上支柱即可,其余四边均留空。

  成蛙池:为便于大小分养、投饵和捕获,防止疾病传染及控制密度,成蛙池不宜太大。青蛙虽然喜栖于水旁,但并不常栖于水中,所以池里的水域不宜太多,应多留陆地以供栖息。池以长方形为好,池里设3-4条注排沟。例如以长16米、宽8米,高90厘米的场地。池内做成畦沟状,畦宽150厘米,沟宽70厘米,水深10-15厘米,靠墙两旁陆地,每隔10-20厘米,放置一个掩蔽用的木板或三夹板,其长、宽各1米左右。板下面垫高3.5厘米,以利青蛙栖息。放置木板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蛙类的生态环境,并避免外界人畜骚扰,保持荫凉及防止风吹雨打。木板可以根据青蛙的成长调节高低。这样躲于板下的蛙只数目及大小相近似。便于控制投饵的位置和调节投饵量。场内的陆地要踏实,保持良好的注排功能。注排水孔要加设纱网,以防适敌害侵入及青蛙逃出。 青蛙池的面积与放养的数量应根据各期全形大小和水源供应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蛙卵5000-7000粒,蝌蚪1000-2000只,幼蛙70-100(40天以内100只,40天以上70只),成蛙,种蛙20-30只。

  青蛙养殖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喜欢群集在一起,并附着在卵膜上或水草上。这时水温应保持在23-25°C。5-7天内小蝌蚪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弱,死亡率最高。水中缺氧、水质过肥、水温突然变化均可引起蝌蚪的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如果这时将膜捞起,蝌蚪也容易死亡和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质弱等。最好是蝌蚪留在原孵化池加深水饲养7-10天后再转到蝌蚪池饲养,这样能提高成海率。转池时蝌蚪尚小,游泳能力差,须靠吸盘附着休息,池内要多放些树枝和水草等。蝌蚪生后肢以后,喜在水底的泥沙或草根树叶下栖息。风雨前夕的低压闷热天气,蝌蚪表现得十分不安宁,不停的上下垂直游动到水面换气或腹部朝上、口露出水面游动。在不流动的水中,因水中缺氧,蝌蚪食欲不振,不大游动,注意水质的变化,水温要保持在23-25°C。如果水不干净或酸碱度过大,蝌蚪就有死亡的危险。在观察中,如果发现全池的蝌蚪有三分之二均在水面上浮游不肯深入水底,而且精神不佳,游动无力,说明温度过高或是水中浮游生物太密而影响水质,水不干净,或是水中氧气不足等,应及时换新水,同时要及时清理残饵,以免发生死亡的危险。 

    蝌蚪的饲料要特别注意新,同时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5天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水蚤、空心菜、木瓜、番茄及水中的浮游动物,每天两次,但蛋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也可以喂些厕所中的粪蛆或用沙头鱼繁殖的蛆。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要互相增加,可以增加精料,用玉米和麦麸1:2煮成糊状加在植物性饲料中一起喂,每天3-4次。一个月以后,饲料可粗些,如西瓜皮、腐烂南瓜、番茄等饲料。此外,还应开始喂些混合饲料,采用的配方为: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皮)30%、大豆粉5%、鱼粉5%,日投量为每百只50克。动物饲料以水蚤、红虫、田螺、死鱼烂肉等。动物饲料要切碎放在饲料台上,粉状饲料可直接撒拨。饲料台用木板做成,置水下10厘米深的地方。

    此外,还可以培养小球藻,施肥培肥,培育浮游生物自然喂养。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很高,含蛋白质约40-50%,相当于花生米的两部,鸡蛋的五倍。素有"水里猪肉"之称。其繁殖也很快,一昼夜能繁殖10-100倍,是饲养蝌蚪的理想饲料。 在18-28°C的条件下,饲料供给正常,青蛙孵化后20天后肢开始长出。约经50天又长出前肢,此时蝌蚪停止摄食,靠吸收尾巴供给养料,同时历尾和鳃的退化而开始将头伸出水面用肺呼吸。经10天左右,青蛙尾部吸收完毕,开始登陆生活。这时再回到水中不是潜游,而是在水面沲游。整个蝌蚪时期为60天。

  2、幼蛙的饲养管理 刚上岸的幼蛙,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要求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水要求5寸左右,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有条件应建几个幼蛙池,蝌蚪一变成幼蛙即移往幼蛙池饲养。幼蛙性好动,而且有强吃弱的弊害,转池时必须按大、中、小三类分池放养,还要经常巡池,视其生长发育情况经常加以调整饲养。在同一池内,力求大小强弱一致。要注意调节密度,每平方米100只左右为宜。如果天气炎热,密度还应减少。如是静水要经常换水,流水饲养也要加速水流,以减少温度的升高和供应充足的氧气。尤其是要在池上搭凉棚,如种丝瓜、葡萄等,尽量减少烈火日曝晒。

    幼蛙主要以洗虫为食,这是由于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它的头部有一双假眼,其结构较复杂,也较独特,主要靠眼后的一个视网膜来看东西,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只能看见它活动着的东西,静止的东西则看不见,故它只能捕食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其食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23℃左右时食量较多,温度过高或太低食量都有所减少,甚至有时全部停食。 在大量人工养蛙的情况下,仅依靠花卉招引昆虫是不能满足青蛙要求的,必须采用人工投喂。一般在幼蛙时期,就要进行训练,使之适应吃死饵的生活习惯,如死鱼碎肉、鸡鸭的五脏等。训练的方法有以下的几种: (l)活饵与死饵混合诱食:在饲料盘中放些碎肉死虫之类,再放数条活泥鳅,将饲料盘的一半放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由于泥鳅在饲料盘中活动,幼蛙看见盘里的饲料都是活动的,就拼命抢着吃。如果没有活泥鳅,可在饲料盘上装一桶水,桶底开一个小孔,使桶中的小一滴一滴地滴在饲料盘的水中,水一震动,盘中的死饵也跟着摇动,幼蛙以为是活饵就都围过来吃。时间一久、幼蛙吃死饵就成为习惯。 (2)用细铁丝姚着死了的虫体或揉成虫样的碎肉条或面团,挂在水中,幼蛙也会去捕食。 (3)直接喂给死饵。幼蛙开始第中个月喂活饵三分之二,死饵三分之一;一个半月时改为活死饵各一半;两个月时活饵三分之一,死饵三分之二;两个半月后可全部喂死饵。死饵须视青蛙体形的大小,一般要切成块,大小以一口能吞下为原则,免得互相争夺而影响生长。

  3、成蛙的饲养管理 成蛙的管理与幼蛙大体相同,只是其体形较大,放养的密度较小些,每平方米放成蛙40只左右为宜,成蛙饵料较为广泛,如蚯蚓、蛆、蜗牛、红虫、甚至死鸡、 死鸭及动物五脏等。青蛙食量很大,如果动物饵料不足,还可以暇些混合饲料。最好是在蛙池上安装黑光灯或者两盏100瓦电灯诱蛾喂蛙。青蛙一天可吃昆虫200-500只。青蛙的投料量可按季节而定。一般冬眠出蛰后,4月份开始吃食,但食量并不大,对食物的反应还迟钝,10天不投食还可以正常生活。5月下旬以后食量逐日增加,按蛙的体重的10%投食;7-8月份食量最大,而且对食物的反应十分敏感,必须按体重30%投饵。如果饵料不足,青蛙逐日消瘦,精神不振,两天不给食就有死亡的危险。5天不给食就会大量死亡。

   由于青蛙养殖不是其他家禽、家畜养殖那般已经被众人所熟悉和了解,所以许多村民对于青蛙养殖并不熟悉也不敢尝试。另一方面,青蛙养殖的过程具备周期性的特点,目前市面上青蛙养殖的体系也并不完善,这让许多想要进行青蛙养殖的农民显得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