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苏州太湖,气候温和,水产丰富,盛产鱼虾,当地渔民重视环保、依靠生态技术养殖大闸蟹,传为佳话。
12月5日,风雨交加,记者走访了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太湖村,淳朴善良的渔民热情好客,彬彬有礼,不厌其烦地介绍养殖情况。
地处太湖东面的太湖村,850多户人家,90%的渔民依靠水产养殖为生,家庭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渔民水上均有快艇和3只以上渔船,85%的渔民在湾畔建有别墅,购有小车。全村今年外销大闸蟹约200吨,尽管气候原因造成减产,但价格特别好,农民收入没有太大的影响。
300余万亩面积的太湖,渔民养殖大闸蟹约4万亩,仅占太湖总面积的百分之一,加上太湖位于苏州市区的上游,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年代,无论苏州工业发达与否,对上游地区的太湖环境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太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徐玉根告诉记者,太湖渔民一直注重环境保护,所有养殖采用“靠湖吃湖”的生态技术,大闸蟹的养殖,主要用料是水草、小鱼、螺丝和玉米,即使水产品产生少许排泄物,水下植被或水草的吸收以及生态的自身净化,对300万亩广阔的太湖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工业十分发达,苏州政府管治有方,加大整治污染企业的力度,生产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近年来,太湖渔民严格执行政府规划,严格保护生态安全,依靠生态技术,发展特色养殖业。在养殖大闸蟹方面,采用纯天然饲料养殖技术,严格杜绝工业饲料进场,积极接受湿地保护和渔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保护了水质,保护了生态。
在太湖养殖450亩水面的渔民李建国透露,往年太湖的大闸蟹每亩产量120斤,但价格一直较低,今年尽管减产,但价格相对较高,由过去的每斤80元提高到了每斤120元。当地渔民老宋陪同记者参观了湖区的养殖基地,浩瀚无际的湖面,成群结队的白天鹅,错落有致的水上小屋,构成了太湖旖旎秀美的风光,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令人赞叹!
据了解,太湖渔民养殖大闸蟹的传统已有百年历史,加上太湖的水质好、生态好、环境好,所以太湖的大闸蟹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肥大、肉鲜闻名,加上太湖大闸蟹的产量大、质量好、价格相对低,百年老品牌总是默默地在民间畅销。
太湖大闸蟹养殖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流通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的大闸蟹市场,三分之一的来自于太湖,其中太湖村占养殖总额的30%,整个太湖流域大闸蟹年产量2600吨,出口外销300多吨。
太湖的大闸蟹商标有“七帆”、“万顷”、“湖将军”等10多个品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信赖。太湖渔民信心百倍,只要持续发展生态养殖,太湖大闸蟹定会占领国内外的更多更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