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场地选择得当是成功的关键
1.水质及底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平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盐度适宜范围8~26。养殖塘主要理化指标: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
/升,氨氮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以下,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
2.水位和蟹池形状:池底以锅底形为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1.0米、宽2~6米,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根据蟹的习性保持夏凉冬暖,池水保持在0.7~1.0米
,最深可蓄水2米以上;池塘进排水便利。
3.防逃设施要完善: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二、选择优良苗种
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
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可以用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三、塘养青蟹冬季越冬准备要充分
1.先对越冬池进行消毒整理。尤其是老塘,最好是开挖新沟,因青蟹喜在新土开穴,这一方面有利于青蟹打较深洞入穴,另一方面让冬季暂养青蟹在较小范围穴居,便于管理捕捞。
2.要求入池青蟹肢体无伤、无残、无病。入池前用消毒液浸泡(如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等)。控制入池时间在11月份下旬或12月初。放养密度4~6只/平方米为宜。
3.管理措施:控制水温在9℃以上,并以12℃为宜,盐度10~20,pH在7.8~8.5之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光线稍暗,忌强光刺激。
四、饵料选择与品质
三门青蟹肉香味美,能创出品牌,主要与其饵料选择关系密切,以淡水螺蛳、牡蛎、兰蛤等贝壳类为主食辅以配合饲料,并不以传统的鲜活小杂鱼为主食投喂。这样一方面使残饵少,对保持池水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贝壳类饵
料接近青蟹天然饵料,这对提高青蟹养殖品质非常有利,尤其是投喂淡水螺蛳与配合饲料,可减少海水类疾病传播。
五、清池除害及疾病控制
在放养之前,要清除池内一切不利于青蟹生长和生存的因素。主要对象为:有机沉积物、有害生物及致病生物等。对于中华乌塘鳢等敌害鱼,清塘时要彻底,养殖每茬起捕后可用茶籽饼清塘一次,确保养殖安全。
疾病控制中除了清淤消毒外,平时不定期地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沸石粉和天然水质改良剂。在每次出现混养虾类如对虾、脊尾白虾发病出现大批死亡情况下,要及时谨慎用药,一方面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阻断细
菌及病毒对青蟹的传播,另一方面在饲料中添加生物抗菌制剂如大蒜素(每100千克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