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

自5月底淮河淮南段硖山口附近出现“银鱼汛”以来,淮南市渔政部门采取特许临时捕捞、规定捕捞时限等有效措施,既促进了渔民增收,又保护了银鱼资源,做到了资源保护和渔民增收“两不误”。

据了解,历史上淮河渔业资源丰富,生存过大量银鱼。上世纪80年代,淮河多次发生污染事件,银鱼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淮河污染的持续治理,淮河淮南段水质逐年改善,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人在淮河里捕到银鱼,而且捕捞量一年比一年多,淮河淮南段多处水域重现了“银鱼汛”。

淮南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处长鲍清玉告诉记者说,4月份到6月30日,淮河淮南段是禁渔期。从5月底开始,淮河就出现了银鱼,6月10日以后还出现“银鱼汛”,小银鱼有3厘米长,大银鱼有6厘米长。银鱼成活期很短,一般在6月底产卵后就自然死亡,不捕捞也是资源浪费,因此淮南市临时特许渔民在这段时期捕捞银鱼,除了本地渔民,今年还有不少外地渔民来捕捞银鱼,经过严格的证件审查和登船检查,淮南市共办理银鱼临时特许捕捞许可证50本,其中江苏、浙江、蚌埠等外地专业捕捞船办理21本。鲍清玉同时强调,淮南市特许临时捕捞银鱼时限为6月19日至28日,共计10天,期间严禁捕捞其他鱼类(禁渔阶段)。淮南市还加大巡查力度,开展不间断地巡查,对无特许证的其他外地捕捞船要求限期离开,对有特许证的要求在捕捞结束后立即离开。

据该市渔政部门初步统计,银鱼汛已在淮河淮南段连续三年出现,特别是在淮河淮南段的硖山口上下10公里范围是银鱼的高产河段,年捕捞产量在2万公斤左右。据统计,今年淮河淮南段银鱼汛产量达2.5万公斤以上,比去年增加0.5万公斤,增加渔民收入上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