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茶能保存多长时间关于青砖茶的保质期

1、对于青砖茶保质期的长短,我国相关部门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如果青砖茶放在干燥、清洁的没有异味的环境下,是可以长时间保存的。不过,这个长期也是有一定的年限规定的,一般青砖茶在良好的适合的环境下,可以存放10-15年。

2、其实,高档的青砖茶存放1-2年,口感就会变得很好,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包装喝了。也有的青砖茶存放了15年以上,但是,这样的青砖茶的品质就没有那么好了,这个时候的青砖茶质量和口感都会有所下降。

40年的青砖茶青砖茶几年的比较好-第1张图片-茶赠网


砖茶是什么茶

砖茶又称蒸压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

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等几类。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是用机械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

分类

青砖茶,又称“老青茶”,是以湖北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成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匀,砖面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明亮,具有青砖茶特殊的香味,品饮时无青涩感觉,叶底粗老呈暗褐色。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汁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补肾,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主产于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市)赵李桥镇。清代在蒲圻(今赤壁市)古镇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洞茶”。青砖茶的砖面印有“洞庄”、莲花图案或“川”字商标,主要销往内蒙、新疆、西藏和前苏联等远东地区,所以也被人称为叫“边销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赤壁市(原蒲圻)赵李桥砖茶产业园集中加工压制。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赤壁、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前后,在赤壁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后10,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二七”青砖茶。

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到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

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青砖茶面上的一层叫洒面,质量最好;底面的一层叫二面,质量次之;洒面和二面中间夹的一层叫包心茶,又叫里茶,质量较差。青砖茶的质量高低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

鲜叶采割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

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制成青砖成品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砖重2公斤(其中洒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规格为34×17×4厘米。

功效:有止渴、抗辐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进消化、减肥、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作用。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考能力、降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等。由于青砖茶的口感越陈口感越醇和,因此青砖茶适宜堆放在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地方。

米砖茶

米砖茶,产于湖北,以红茶的片末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一种红砖茶,因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所以被称为“米砖茶”。米砖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观,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砖面色泽乌亮,冲泡厚汤色红浓,香气纯和,滋味十分醇厚。

黑砖茶

黑砖茶,又被称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的。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3.5厘米。砖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纹图案清晰,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略带松烟的香味,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尚匀,滋味浓厚中微带些涩味。每片砖净2公斤。

花砖茶

花砖茶,产于湖南省,由历史上的“千两茶”——花卷查改胡子而成。茯砖茶外形为长方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砖面平整,棱角分明,花纹图案清晰,色泽乌黑法润;内质香气纯正,稍带松木烟香,汤色红换,叶底老嫩尚匀,滋味浓厚微涩。制造工艺与黑砖基本相同。 花砖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

“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它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

花砖茶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用棍锤筑制在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多支(即卷)。

茯茶

茯砖茶,也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的方块砖形茶,由于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工序——发花,使得茯砖茶的品质茂盛的金黄色的菌落,俗称“发金花”,金花生长的越多,代表茯砖茶的品质越好。特制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且有黄花清香,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砖茶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浓。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

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两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机制茯砖更加便于收藏、自然发酵,一般不会霉变。较之于散黑茶、手筑茯砖茶,陈化程度更好

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

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菌体(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标志。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兰州为集散地,从主要产地益阳运送供应。

藏茶

藏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宜宾、江津、万县等地,她以四川边茶中的南路边茶味原料经压制而成。砖面色泽为棕褐色,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叶底较为粗老,呈深褐色且较为发暗,滋味醇和尚浓。

产量较大的有湖北的老青砖、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及湘尖、。四川的康砖、金尖、方包、云南的紧茶,广西的六堡茶。

饮砖茶的蒙古族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汉族人群高17%。可见,牧民长期大量饮浓茶和奶茶是引起氟斑牙、骨质疏松、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1995年,专家们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藏族、汉族的氟中毒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证实,当地的水源含氟量低。但藏族牧民和僧侣长期大量饮用砖茶,成人每天摄氟量达12.46毫克,青少年为6.56毫克。

经专家们计算,藏胞每人一年平均饮用10.77千克砖茶,每天饮用29.3克。按照砖茶氟含量为426毫克/千克计算,藏民每天饮用砖茶可以吸收12.5毫克的氟,是安全剂量的3倍多。

邮票茶

邮票砖茶,由中国集邮总公司以邮票为造型的茶砖。十二生肖邮票茶砖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云南省普洱茶协会推荐,首次以中国邮政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为原型,精选云南上等古乔木大叶普洱为原料,采用行业独创专利技术生产压制而成。

精选云南六大古茶山1700-1800米的原生态乔木古树茶为原料,茶砖松紧适度,条索肥硕显毫,汤色金黄透亮,入口生津润滑,陈香四溢,喉韵绵绵不绝,经久耐泡,叶底体现传统古典做法的活性自然,返璞归真,把普洱茶“陈、易、真”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

十二生肖邮票茶砖由普洱茶萃取压制而成,是普洱茶精华的浓缩,有着比普洱茶针对性更强的保健功能。

存放了20年的青砖茶有价值么?

有的,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海拔100—8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扩展资料

青砖茶系采用海拔100—8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1251~1608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鄂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砖茶

老青茶的发展历史

乾隆之年(1736)茶商雷中万开办“羊楼洞茶庄”,茶庄设于庙场,始制茶砖。《中万公传》有“砖茶之源,万年洞庄”之说,《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等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匾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老茶即老青茶。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而成青砖茶,主产始于湖北羊楼洞,又名“洞砖”,而青砖茶面印有“川”字商标,也称“川字茶”。湖北生产“青砖”的历史悠久,久负盛名,18世纪就在欧洲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源头就是湖北的港口城市汉口,经我国北方至蒙古高原再至西伯里亚腹地的驼道,然后延伸至整个欧洲(后被水运和铁路取代),19世纪下半叶经中国茶叶的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汉口输出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而且以湖北产老青茶砖比例最大。

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10年后,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三七”青砖茶。

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

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近年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