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的功效和作用(藏茶怎么存放比较好)
试验研究表明,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陈化变质,实质上是茶叶在一定温湿条件下,其内含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物质相互不断作用的结果。而要防止或延缓这种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茶叶的干燥。
1、茶叶贮藏前的准备
上面已经谈及,茶叶含水量高是茶叶陈化变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将要贮藏的茶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即使将贮藏容器密闭,甚至将空气抽出,或者充入惰性的氮气,也无济于事。据试验,将含水量为3%的干燥普陀佛茶,用抽气充氮的方法,贮藏于多层复合喷铝的小包装袋内,置于常温下经420天后,茶叶的色、香、味、形基本不变,仍保持原有的天然本色。而采用同样方法贮藏的龙井茶,只因原先水分含量较高,达到7.8%,结果茶叶色泽泛黄,香气偏低。因此,家庭贮藏茶叶,首先必须要求茶叶干燥,一般应保持水分在6.5%以内。对含水量较高的茶叶,贮藏前必须先经复火焙炒,使其充分干燥,冷却后方可置于容器内贮藏。
其次,贮藏茶叶的场所应是高燥的,切忌阴湿。如果是阴湿之地,那么,即使是使用密闭的藏茶容器,也会使茶叶含水量逐日增高;如果藏茶的容器密封性能差,那么茶叶含水量就会很快升高,使茶叶陈化变质。据试验,如果原来茶叶含水量在6%以内,将茶叶贮于封闭的容器内,而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则贮藏的茶叶含水量变化不大;如果贮藏之处的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叶的含水量就会较快升高。例如,在长江流域一带的梅雨季节和南方雨季,只要贮藏的茶叶稍有不妥,就会很快变质,道理就在于此。
此外,贮茶的容器,以及周围的环境必须是清洁、避光、无异味的,否则,会污染茶叶,使茶叶变质,失去原有风味。
2.茶叶贮藏方法
一般说来,家庭选购茶叶,无论是小包装茶,还是散装茶,只要是在短期内不能用完的,都有一个保藏问题。
茶叶应该如何保藏为好呢?唐代韩琬的《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器,以防暑湿。"宋代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谈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也有述及:"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可以接新。"说明我国古代对茶叶的保藏就十分讲究。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茶叶的保鲜方法已非昔日可比,但是尽管保藏方法有所改进和变化,但是茶叶保质的目的、保藏的原理却是相同的。现将当前家庭常用的几种茶叶贮藏方法介绍如下,供读者根据各自的条件先用。
(1)坛藏法 用此法贮藏茶叶,选用的容器必须干燥无味,结构严密。常见的容器有陶甏瓦坛、无锈铁桶等。大小按家庭年饮茶量而定。
(陶坛贮藏)
(1)含水量为5.7%的茶叶,在空气不同湿度的条件下暴露无遗10天后测定,在空气相对湿度为42%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上升到6.5%;在空气相对湿度为57%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上升到8.4%;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上升到16.8%.
1)如果用干木炭作干燥剂,那么,干木炭可用清洁布袋包好,干木炭与茶叶之比为1:5;
(2)如果用块状石灰,那么生石灰也应装在白细布袋内,切忌石灰与茶叶直接接触,生石灰与茶叶的比例亦为1:5;
(3)倘若选用的干燥剂为硅胶,则更为理想。因为硅胶的吸水能力比干木炭和生石灰,要强几十倍,因此,硅胶与茶叶的比例为1:10就足够了。
但不论选用何种干燥剂,都必须适时调换或处理,否则干燥剂因吸水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失去干燥能力,而使茶叶受潮变质。一般说来,干燥剂在梅雨或雨季时应于1-2个月调换1次,其余季节每隔3-4个月换一次。至于硅胶,是否需要调换或处理,可从硅胶色泽上加以识别。未吸潮的硅胶颗粒呈白色,当它吸潮而失去干燥能力时,便变成蓝色。这时,可将它倒出来放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或烘焙等加以处理,一旦硅胶颜色由蓝变白,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茶叶通常不宜混藏,因为红茶是经发酵加工而成的,花茶则是以花香取胜,而绿茶又自成一体,倘若一家有几种风格不一、香气迥异的茶叶贮藏在一起,则会因相互感染而失去本来的特色。还有在贮藏花茶和红茶时,一般不应使用生石灰作吸湿剂,尤其是花茶更应避免,否则,为使花香消失,花茶也就不成其为花茶了。花茶一般可用干木炭或硅胶作干燥剂。
(2)罐藏法 目前,有许多家庭采用市售的铁罐、竹盒或木盒等装茶。这些罐或盒,往往染有油漆等异味,为此,必须先行处理,消除异味,方法有三:一是用少量的低档茶或茶末,置于罐或盒内,盖好盖,静放2-3天,让茶叶将异味吸尽;二是用少量低档茶或茶末置于罐或盒内,加盖后,用手握罐或盒来回摇晃,让茶叶与罐壁不断磨擦。如此,经2-3次处理,同样可以去除异味;三是铁观音将罐盖打开,用湿毛巾擦洗罐壁,尔后将罐和盖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去除异味。
还有,装有茶叶的铁罐或竹盒、木盒,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如果罐装茶叶暂时不饮,可用透明胶纸封口,以免潮湿空气渗入。罐藏法虽可减缓茶叶陈化变质的速度,但效果不及坛贮法好。
3)袋藏法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用食品袋贮藏茶叶,这也是家庭贮藏茶叶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用食品袋包装茶叶,能否起到有效的保藏作用,关键是:一要茶叶本身干燥。二要选择好包装材料,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选用对人身健康无害的食品包装袋;其次,食品袋材料的密度要高,尽量减少气体的通透,食品袋本身不应有漏洞和异味;另外,食品袋的质地要好,强度要高。
用食品袋保藏茶叶时,先要用较为柔软的白净纸张(不能用旧报纸和已写过字或用过的纸,以免茶叶吸附油墨等异味)把茶叶包装好,再置入食品袋。尔后,挤出空气,将食品袋封口。家庭一般无封口机,可用以下方法将口封住:取蜡烛一支、长尺一根,把盛有茶叶的塑料袋口叠齐,在封口线上用直尺顶住,形成一条直线,放在烛火上依封口线慢慢从一端移到另一端,即可将口封住。为减少茶叶香气散逸和提高防潮性能,也可按上述要求,再套上一只塑料袋,依法封口。尔后,放在阴凉干燥处,或放在砻糠、灰堆内,这样一般可贮藏6-12个月。
(4)冷藏法 目前,许多家庭都购置了冰箱。用冰箱冷藏茶叶,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两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要防止冰箱中的鱼腥味污染茶叶;二是茶叶必须是干燥的。为此,选择茶叶冷藏时的包装方式就成为冷藏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茶叶包装的密封性能要好,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茶叶吸附异味和吸潮变质。为此,可将茶叶置于密封的外套食品袋的小铁罐内,或者采用袋贮法保存,但必须在袋装封口的同时,再套上一只袋封口,即使茶叶套在双层封口的塑料食品袋内。如冰箱温度控制在摄氏零度以下,一般可贮藏1.5年左右;若温度控制在摄氏零下5度以下,效果更佳。冷藏法特别适合贮藏名茶及各种花茶。
(5)瓶藏法 用瓶贮藏茶叶,也不失为家庭藏茶的一种好方法。采用热水瓶(也可用瓶胆隔层无破损的废弃热水瓶)藏茶,更是简单易行。只要将瓶胆内的水放完、晾干,装入需保藏的茶叶即可。装茶时,应尽量将茶叶装实、装满,排出空气,塞紧热水瓶塞。如果不用热水瓶,也可用普通的玻璃瓶封装,但玻璃瓶最好是有色的,或用有色的纸、布将其包住,以免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茶叶,引起茶叶陈化变质。用玻璃瓶封装茶叶,一般可将茶装至七、八成满,其上面再塞上一团干净无味的纸条团,尔后拧紧瓶盖。若用蜡封住盖沿,那么效果更好。
藏茶禁忌
要保管好茶叶,保持茶叶原来的天赋"本色",除了防止出现茶叶陈化变质的4个外部条件外,在茶叶存放时,还须做到"三忌",即:
(1)忌茶叶含水量较多;
(2)忌茶叶接触异味;
藏茶的渊源是什么?其发展有多长的历史?
西藏史记载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唐代藏王松赞干布久病卧床。一天,藏王依窗休憩,忽见一只小鸟飞来,口衔一根嫩枝。藏王命宫役取来熬水,服下后,固疾竟不日而愈。藏王遂派人按此枝四处寻找,终于在汉区(今四川)找到了茶这种植物。
另一说是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带三件宝物:茶叶、丝绸、笔墨。自此,藏茶和中原文化逐渐与藏胞的饮食起居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藏文化。总之,藏茶的历史随着中原和西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藏茶的发展在元朝统治西藏时期达到鼎盛。公元1206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率骑兵直指阿里,西藏归降。成吉思汗去世后,由其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将甘肃、青海及原西夏属区封给他的二子阔端,阔端将藏茶引入蒙军的金戈铁马,将藏茶带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直到今天,从中国运去的砖茶仍然是中西亚最为认可的正品"茶"。
所以,藏茶流传迄今,至少有上千年历史。因为藏茶成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后,历代中央政府都以它作为控制西藏的"利刃"。这种区域封锁和交易专断性,使得这种千年古茶在汉区也变得异常珍贵。
喝生茶或半生茶有胃刺激,喝藏茶为什么能和胃?
茶刺激胃的物质主要是茶碱和生物碱,新鲜茶叶中茶碱和生物碱的含量很高,所以喝新鲜茶很有讲究,是不能空腹喝的,有时一喝就冒虚汗、头晕(醉茶现象);藏茶是全发酵茶,它的刺激物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酵化和众多有益于消化的微生物络合,已经不刺激胃肠了。就比如我们吃新摘的鲜辣椒一样,四川有一种有名的发酵辣椒,叫“郫县豆瓣”,吃郫县豆瓣时就只有纯香,而不辣了。喝白酒也是这个道理,刚出炉的白酒燥辣无比,下窖去陈化发酵,时间越长,酒就越醇和,酒也是喝老窖的最好。
藏茶中大量的助消化微生物能促进胃肠功能,使肠胃运动分解油脂类食物,能排解掉肠胃中的宿食,所以它可以调和肠胃。
刚开始喝藏茶时,为什么觉得口渴
原因一:人体内缺水导致口渴
当天气炎热、做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因高温(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症状。还有人会因为当天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
解决办法:因食盐摄入量过多而产生的口渴,如每天能吃一顿无盐饮食口渴症状即可消失。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毫升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毫升水,其他的1200毫升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口渴即随之消失。
原因二:因糖尿病引起的口渴
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协调人体内水、盐的代谢。一旦这种激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它就会引起经常性口渴。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就会使其尿量猛增。这时,尽管大量饮水,仍会感到口渴难忍。
解决办法: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口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遇有这种情况,应前往医院查血糖,并立即开始服用降葡萄糖含量的药,同时 要保证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
原因三:脑损伤引起的口渴
有些人在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也会口渴。患者往往在一天,甚至一小时之内就能致命,非常危险。这时,尿崩症加剧。患者每天要喝10升,乃至20升水。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所谓“限制排尿激素”的缘故。
解决办法:当家中有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家属就更应细心照顾。因为发病急,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即刻前去看神经科医生。
原因四:激素过剩引起的口渴
患有甲状腺亢进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而激素过剩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浑身骨头疼、快速疲倦、肌肉乏力、急剧消瘦,从骨头中流失的钙甚至能将尿染成白色。
解决办法: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请内分泌学家诊治。控制甲亢,平衡代谢才能缓解口渴症状。
原因五:肾病引起的口渴
患有肾病的人也会经常出现口渴的症状。这是因为肾已经丧失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水。肾病有多种,其中肾盂肾炎、血管球性肾炎、肾积水等都会引起口渴。在排尿量减少和出现浮肿时,患者仍然会感到口渴。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口渴证明其肾功能不全。遗憾的是,这种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即使发现,已为时过晚,以至于患者只能借助于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延续生命。所以,及时注意口渴,也就是使肾免遭进一步损害。一定要及早到肾病门诊进行对症治疗,不能用大量饮水来解决肾病引起的口渴。
原因六: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
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吃药后,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因为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失衡。另外,就是某种特殊的药物引起的口渴。如:服用降压药就会引起口干,这是因为有些降压药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