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红茶是六大基础茶之一,属于后发酵茶。其主要产品有茯砖砖、黑砖、青砖、香砖等产品。在古代,有的在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内销,有的加工压制成砖。除在西北地区内销外,还远销俄罗斯,被称为“砖茶”。安和红茶诞生于唐代。
公元856年记载的安化黑茶,是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年记载的‘曲江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两代,进入长安。这是最早记载安化茶的历史古籍。五代毛文熙《茶谱》‘曲江薄片,八十块一斤,其色如铁’,为早期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专家推测来自安化,距今2300多年。
安黑茶兴盛于宋代。
靠水靠湖而生的安和红茶,不是自己长出来的。公元1072年,安化县设县饮茶。公元1088年,朝廷已经在县城设了集市,用进口的米、盐、布、丝换取安化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了对茶盐的控制。1175年,以和赖为首的两支“茶商军”成立,保护安化黑茶。镜湖路安福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交通。于是,安化黑茶在宋代盛极一时。
安黑茶进贡明。
公元1391年,明朝采购的贡茶中,安化每年的贡茶芽重22斤。每年谷雨前,大乔、献县溪、九渡水、陇西等‘四保’在县令的监管下采集,史称‘四保贡茶’。公元1524年,史书记载‘商茶低伪,征收黑茶’,这是安化黑茶名称的由来,也说明当时安化已大量生产黑茶。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干扰《茶法》为由,下达禁运令,经皇帝批准:“西北茶宜从四川引进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被正式定为官方茶。
红茶兴盛于清代。
明清初期,安化的晋商和茶人共同开辟了从安化到中俄边境的‘万里茶路’,这条路贯穿中国,连接欧亚。随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茶商陆续来到安化,开设茶馆、茶店、茶铺。最高峰时,紫江沿岸的茶店、茶铺多达300多家,呈现出‘茶市最旺,两岸人头攒动’的繁荣景象。
花间茶红茶的特点
以安化县出产的一、二、三级黑茶为主要原料,根据原料等级的不同分为田健茶、龚建茶、生煎茶三个等级,均为安化黑茶的上品。原料在谷雨节前后采摘,由鲜叶制成。它们曾经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在清朝光绪年间,田健茶和龚建茶都是贡品。三间茶用篮子包装,这是现存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
茯砖茶的特点
安化黑茶是经过筛选、堆积、堆发酵、计量、蒸制、压制成型、干燥等工序制作的块状安化黑茶。按质量等级分为特种伏砖和普通伏砖。按压制方式分为手工压制和机械压制;茯砖茶中的“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品质越好,干闻为黄花香。
砖茶的特点
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干燥、筛选、堆积、计量、蒸制、压制、定制生产块状安化黑茶产品。根据质量特点,可分为两个等级:特种提单
别名花卷茶,是以安化黑茶二级、三级为主要原料,经筛选、整理、堆垛、计量、蒸制、装筐、揉捻成型、自然干燥等加工而成的产品。华乾凉茶的包装材料非常精美。它由蓼叶制成,里面是棕榈叶衬里,外面是格子花篮。华乾凉茶的形状是一个长圆筒,包括梁倩茶,502茶,302茶,102茶和12茶的规格。
1.清理体内毒素,保护肝肾。
安和红茶含有独特的益生菌功能,儿茶素等化合物,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净化人体内脏,吸收人体内的有毒物质,让其排出体外,抑制致病菌,保护肝肾。
2、清洁肠胃,帮助消化
我国有人用老黑茶治疗腹胀、消化不良,因为安化黑茶中含有膳食纤维,具有调节肠胃的作用,再加上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环境,帮助消化。
3、减肥清脂
安化黑茶在韩国被称为“减肥茶”。不仅能清脂,还能减肥。安化黑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溶解多余的脂肪,促进脂类物质的排出,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
4.清血管降三高。
安化黑茶被誉为“心血管系统的清道夫”,富含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清理血管壁的粥样物质。茶氨酸、黄酮类、茶多糖等元素能抑制血压上升,降低血压、血糖和胆固醇。
综上所述,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唐史资料》(856)中记载为“曲江片”,曾被列为朝廷贡品。安化黑茶正式创制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到16世纪末,安化黑茶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并大量出口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