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制茶史料安化黑茶的发展史

黑茶 (茶类名称)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历史沿革】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四川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中早期。茶马交易的茶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人措马驮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黑茶是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产生了黑茶。黑茶在中国的云南、湖南、陕西、广西、四川、湖北泉城红、泉城绿等地有加工生产。黑茶类产品普遍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有越陈越香的品质。

藏茶是黑茶的鼻祖,也称南路边茶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经过32种古法制成,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原产地,已有1300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身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每年认“引”数额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藏茶品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

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滇桂黑茶。

湖南黑茶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湖南黑茶生产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在当地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园,后转至资江沿岸的雅雀坪、黄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家溪为最著名。过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产,产区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以及湘西张家界等地区。

明嘉靖年间,资江下游出现了商埠重镇东坪和黄沙坪,它们与乔口和黄沙坪对岸的酉州一起,以茶叶为发端,成为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点。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清末,安化茶叶名驰天下,茶叶产业盛况空前。尚有百年历史的茶行、茶亭、茶书、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具、茶歌、茶谣、茶俗存在于民间。益阳茶厂生产的湘益高级茯砖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调理肠胃、消炎、防辐射等独特功效,在边疆地区流传着“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阳茶”之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叶保健功能的逐步认识,黑茶必将成为人们首选的健康饮品。“喝安化千两茶,添人间百岁寿”、“多喝茯砖茶、健康千万家”。

虽然按史书记载,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又改写了历史。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茶。自此以后,这箱茶叶从何而来?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经过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认为是安化黑茶,原因如下:

一、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安化属益阳县,隶属长沙郡管辖。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优良品质,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嘉茗。

二、从保存品质上看,绿茶等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如此长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艺独特可长期存放。

三、从运输便利上看,安化经陆路肩挑马驮,水路木竹筏和船运到长沙十分方便。

四、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关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也正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

五、早期安化黑茶要经松枝、松木烘烤干燥制作工序,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并且马王堆出土茶叶已凝成规则不一的黑色小颗粒,与我们现存的陈年散装安化黑茶如出一辙。

那么,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可再前推900年,达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雅安黑茶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中国至今为止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授心记,近代始有文字记载。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雅安县志》(民国版)载:最早藏茶加工企业为 有“天兴”、“恒泰”、“聚成”等茶号。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 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 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 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 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食用指南】

熬煮

在唐朝之前,茶都是用于熬煮后饮用的,其功能成份才气被人体充实吸取。从唐朝起头,茶才盛行冲泡饮用,到宋朝期间到达鼎盛。

茶在顺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演绎出很多茶文化或有关茶的趣事,把茶从等同于药物的一莳植物渐渐过渡到品其喷鼻、悟之理、怡其韵的虚实把玩圣物。外洋饮用正统的“中国茶”肯定是用熬煮的方式,俗称“烹茶”这也是“茶”传到外洋留下的印迹。

在藏区,因为恶劣的天然情况和人体必需的要求,千百年来一向连结着陈腐的吃茶品茗风俗,即先把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但口感神韵更佳,颠末熬煮后的黑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效就更为凸起,只能令别的冲泡饮用类的茶感受到“火候欠佳”。

黑茶的熬煮其实很简略,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适量黑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3~5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因为黑茶的陈、醇特点,发起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焖1~2小时,其味更醇喷鼻,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历程更充实,保健感化代价和口感更佳、更光滑,汤色也更美丽透红。

饮用方法

黑茶类的制作过程一般注重发酵或后发酵,有的紧压成砖茶、饼茶和散茶。黑茶一般选用茶壶茶具冲泡,条件准许下可煮茶。

五种喝法

黑茶主要产于湖南的安化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等。黑茶不比绿茶没有限定不同茶品配以不同的泡法,五种黑茶的喝法,只要自己喜欢都可以用来冲泡。

一、传统的喝法:取茶10至15克,用壶或其它容器盛满500毫升的水,煮至一沸时,将茶放入其中,待至壶中水再沸腾时,改用文火煮一至二分钟,停火后,滤去茶渣,即可饮用。

二、功夫茶的喝法:用功夫茶具,按照功夫茶的泡饮方法饮用。

三、盖碗冲泡的喝法(南方最为常见):可用盖的紫砂或陶瓷杯、碗,取茶5-8克,先用沸水冲洗一次,烫杯后倒掉,再冲入沸水,加盖闷一分钟左右,待到汤色红浓,即可饮用。

四、凉茶的喝法:用1比60的比例,配好茶水,按照传统方法将茶水煮好,滤去茶渣,放凉后即可饮用,放入冰箱,风味更佳。

五、奶茶冲泡喝法:用传统的方法将茶汤煮好后,按照茶汤和牛奶1比1的比例,调入牛奶,加少许盐,即成具西域特色的奶茶。

黑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及泡茶方法

黑茶有着很悠久失误历史,那么你知道黑茶 文化 的起源历史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黑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黑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湖南黑茶生产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在当地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园,后转至资江沿岸的雅雀坪、黄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家溪为最著名。过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产,产区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

据说,明嘉靖年间,资江下游出现了商埠重镇东坪和黄沙坪,它们与乔口和黄沙坪对岸的酉州一起,以茶叶为发端,成为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点。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清末,安化茶叶名驰天下,茶叶产业盛况空前。尚有百年历史的茶行、茶亭、茶书、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具、茶歌、茶谣、茶俗存在于民间。益阳茶厂生产的湘益高级茯砖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调理肠胃、消炎、防辐射等独特功效,在边疆地区流传着“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阳茶”之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叶保健功能的逐步认识,黑茶必将成为人们首选的健康饮品。“喝安化千两茶,添人间百岁寿”、“多喝茯砖茶、健康千万家”。

虽然按史书记载,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又改写了历史。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茶。自此以后,这箱茶叶从何而来?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经过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认为是安化黑茶,原因如下:

一、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安化属益阳县,隶属长沙郡管辖。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优良品质,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嘉茗。

二、从保存品质上看,绿茶等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如此长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艺独特可长期存放。

三、从运输便利上看,安化经陆路肩挑马驮,水路木竹筏和船运到长沙十分方便。

四、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关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也正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

五、早期安化黑茶要经松枝、松木烘烤干燥制作工序,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并且马王堆出土茶叶已凝成规则不一的黑色小颗粒,与我们现存的陈年散装安化黑茶如出一辙。

那么,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可再前推900年,达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雅安黑茶历史渊源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黑茶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授心记,近代始有文字记载。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雅安县志》(民国版)载:最早藏茶加工企业为 有“天兴”、“恒泰”、“聚成”等茶号。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 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 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 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 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黑茶文化的泡茶 方法

泡茶第一步:投茶将黑茶大约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专用杯,它可以实现茶水分离,更好的泡出黑茶。

泡茶第二步:冲泡 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冲泡。由于黑茶比较老,所以泡茶时一定要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将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泡茶第三步:茶水分离。如果用如意杯冲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钮,便可实现茶水分离。再将如意杯中的茶水带入茶杯用直接饮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饮用小提示:泡黑茶时不要搅拌黑茶、或压紧黑茶茶叶,这样会使茶水浑浊。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体消耗的水分大大增加。喝茶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家庭常用的补水途径,红遍大江南北的安化黑茶更因冷饮风味绝佳而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不过专家提醒,安化黑茶虽然适合制作凉茶,而且冷饮风味更佳,不过若是为了补水的目的,仍以喝热茶为佳;喝凉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种享受,切莫在身体急需补水时大量饮用凉茶,否则会适得其反。

黑茶文化的泡茶讲究

泡茶时,冲泡的时间与水温、茶叶的嫩度及用量有关。水温高、茶叶嫩、用茶量多时,冲泡时间可短一些;反之,冲泡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为4-6分钟,也不宜过长,特别是粗茶,如冲泡时间过久,会将茶中的花青素也冲泡出来,使茶汤滋味变苦。一般茶叶,冲泡后加盖3分钟即可饮用。 饮茶 时,每次饮至茶汤的2/3,再冲入开水以使茶汤维护适当的浓度。乌龙茶,用开水直接冲泡后,加盖1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一般,第二次冲泡茶的时间,比第一次稍长1分钟左右,以后随冲泡次数逐渐延长,但不宜过长。

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是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发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分,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泡茶选水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要泡一杯好茶,有名茶、美器仍然是不够的,好茶还需好水泡。

茶与水最基本的关系是相生相荣,有水才有所谓品饮意义的茶,离开了水,茶叶根本显示不出它的作用和价值。泡一杯好茶,对水质、水温、水的烧制都有严格和很高的要求,总的来说“本山水泡本山茶”的为佳,因为茶性水性两相宜。

前人选水泡茶有不同的标准,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陆羽为代表的以水源分优劣。即,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论述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二是以味觉、视觉鉴别,认为味甘、色清的水好,反之则差。三是以清乾隆皇帝为代表的以水的轻重来鉴别,认为水轻的比重的好。

这三类辨水方式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都有其片面性。

现代科学根据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含量的多少,把水分成硬水和软水。每公斤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含量超过8毫克者称为硬水;低于8毫克者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高温煮沸后,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即分解沉淀,变成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则称为永久硬水。

水的硬度与茶汤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的色泽。当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倾向自动氧化而损失。

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如果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饮用或泡茶,以软水为宜。用软水泡茶,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用硬水泡茶,汤色浑暗,滋味带涩,失去饮用价值。除了蒸馏水和天泉(即 雨水 和雪水)属于软水外,江水、河水、湖水、泉水、井水等,都属于硬水,不过大多为暂时硬水,经过煮沸则变成软水。

软水是理想的泡茶用水,用这种水来泡茶,茶汤清澈、明亮,香气高爽馥郁,滋味醇正甘洌。大自然中的软水有雨水、露水、雪水等此类天落水。这种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由于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天落水也难得干净,且收集获取十分不易,因而也不普通。所以,人们日常生活普遍使用的泡茶用水还是硬水,如江水、河水、湖水、泉水、井水、溪水等。

安化黑茶制茶史料安化黑茶的发展史-第1张图片-茶赠网


安化黑茶属于什么茶?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2]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

中文名

安化黑茶

产地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品质特点

汤透洁净,叶质轻新,香浓清正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4月06日

类别

后发酵茶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安化黑茶,茶汤透明洁净,叶底形质轻新。香气浓郁清正,长久悠远沁心,茶香杂以药香果香草木香,运出资江一船香遍洞庭湖。黑茶现已被世界茶学界、医学界公认为21世纪最健康饮品之一。

安化黑茶

主要品种

安化黑茶主要品种有“三尖”、“三砖”、“一卷”。三尖茶又称为湘尖茶,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茯砖、黑砖和花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统称安化千两茶。

三尖茶

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分为天尖茶、贡尖茶和生尖茶3个等级,是安化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加工而成,曾经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三尖”茶采用篾篓散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

茯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整理、拼堆、渥堆、计量、蒸茶、压制定型和发花干燥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2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分为手工压制和机械压制。茯砖茶内的“金花”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黑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2个等级。

安化黑茶属于什么茶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主要品种

安化黑茶主要品种有“三尖”、“三砖”、“一卷”。三尖茶又称为湘尖茶,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茯砖、黑砖和花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统称安化千两茶。

三尖茶

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分为天尖茶、贡尖茶和生尖茶3个等级,是安化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加工而成,曾经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三尖”茶采用篾篓散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

茯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整理、拼堆、渥堆、计量、蒸茶、压制定型和发花干燥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2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分为手工压制和机械压制。茯砖茶内的“金花”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黑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2个等级。

花砖茶

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花砖、普通花砖2个等级。

安化千两茶

又称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装篓、滚压定型和自然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产品。安化千两茶的包装材料极其讲究,用蓼(箬)叶、棕叶衬内,外套花格篾篓捆压而成,外形呈长圆柱体状,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和十两茶等规格。

黑茶的起源

要想知道黑茶的历史,那就要从黑茶的源头开始说起:

有一种茶生长在重峦叠嶂,高山云雾之中,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

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茶马互市的早期,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不仅是历代皇家贡品,更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黑茶的鼻祖;

这就是四川雅安藏茶,也叫边茶、砖茶等。

四川藏茶是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因畅销藏区而得名,原产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麓过渡地带雅安蒙顶山,古称“青衣羌国”,位于北纬30°黄金产茶带。

此地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雨、多云、多雾;年日照时长仅800~1050小时,年均相对湿度达80~83%,更有“西蜀漏天”、“雨城”之称。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四川蒙顶山成为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西汉年间(公元前53年)就在蒙顶山上种植茶叶的吴理真,更被称为“茶祖”。

四川藏茶的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授心记,近代始才有文字记载。

相传在茶马交易早期,从茶叶的集散地四川雅安出发,人措马驮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藏茶(黑茶)是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

经过茶艺人的进一步钻研,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陈茶、渥堆等工序,不断调试茶叶发酵节点,优化茶叶色泽、口感,于是就产生了藏茶(黑茶)。

藏茶是各种制茶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发酵茶类,一般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而成,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绝特色。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极具收藏价值,藏茶也是古茶类中收藏价值最高的茶种。

藏茶自出现以来,就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明《严茶议》载:“茶之为物,西域吐蕃,古今皆仰信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也”。

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强辐射,居民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糖类食物以适应自然环境,藏茶成为调和、和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的必需品。高海拔地区不产茶,所以要从汉区贩茶到高原,就形成了西北少数民族生存的补给线,所以藏茶也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一千多年的饮用实践证明,藏茶可为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进摄入体内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抗高血压、高血脂,清除胆固醇沉积等作用。

现代医学也证实,在青藏高原,强辐射,高寒缺氧的环境下,藏民饮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为主。但海拔2500米以上,水温沸点一般在65-80度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实都是半生熟的,但他们很少出现三高症或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发现与他们时刻不离的藏茶有极大的关系。藏族谚语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而今天,人类生活质量获得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亚健康、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随着高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多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步步紧逼。

据全球前五咨询机构—德勤咨询发布的《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三高患者人数共计3.5亿,其中患高血压人数有1.6~1.7亿人,患高血脂人数达1亿多,患糖尿病者有9240万人,超重或肥胖症有7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的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四川藏茶制作过程中,通过多次高温渥堆发酵、加湿加温反复揉捻(馏)等独特工艺,促进茶叶中多种有益物质充分转化、氧化、分解、聚合、繁殖、稳定,促进儿茶素、咖啡碱、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以及多种真菌类物质等有益成分增加,使藏茶的营养价值更高,药理功效更显著。温胃、正气、解毒、解腻、促进消化、帮助睡眠,对抑制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现代高发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